财经新闻网消息:
从深度参与两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浪潮,即将踏上30年职业生涯的潘功胜迎来了新的人生巅峰。使命。
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 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宣布中央决定:任命潘功胜同志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同志的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免去中国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免去易纲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在新任央行党委书记正式公布之前,长期以来,潘功胜并不是外界猜测的热门人选。 虽然从市场猜测来看,他的任命有些出人意料,但从他的工作经历来看,也是情理之中。 也有分析人士预测,出任党委书记后,潘功胜还有望出任央行行长。 如果是这样,央行将恢复党委书记和行长由同一人担任。
回顾潘功胜的职业生涯,他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一路同行,他既是亲历者,又是亲历者。 无论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改革、房地产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潘功胜深度参与其中。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透露,潘功胜做事非常严谨、细致,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他曾把大银行股改上市的曲折之路比作破茧成蝶的过程,而他自己的事业也是踏浪前行,一路上面临着诸多考验和挑战。
对于任何国家的央行行长来说,他的言行始终是经济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 这个拥有巨大“流量”的岗位如此重要,也不容易。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来说,面对动荡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潘功胜“接班”后,建立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将是其工作主线。
此外,7月1日下午,中组部负责同志出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干部会议,宣布最新人事任命。 丁学东同志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 丁学东由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正部长级)调任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还包括刘伟理事长,王文令、吴建立、金罗三位副理事长。
潘公胜《蝴蝶变》
现年60岁的潘功胜199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毕业后加入工商银行。在工商银行工作的15年间,他曾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深圳分公司、股改办公室、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
1997年至1998年,潘功胜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游学归来后,潘功胜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计划财务部部长、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此后,他的工作开始为工商银行的股改上市做准备和铺垫。 上世纪末,国有银行不良率较高。 各大银行股改的第一步就是剥离坏账并向商业银行注资进行财务重组。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 同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设立中央汇金公司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790亿美元。 这意味着国有大行的股份制改革进程开始了实质性行动。
不久后的2004年6月,潘功胜出任工商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兼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2006年10月,工商银行在股票市场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股和H股同时发行、同时定价、同时上市的公司。
成功上市后不久,时任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总经理的潘功胜还组织工商银行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通过并购,成为南非第一大银行标准银行。 股东。 此次收购对于工商银行来说意义重大。 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当时评价道:“工商银行的目标是逐步从一家领先的本土银行转变为亚洲有影响力的银行,为最终成为一家全球性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基础。”
两年来,潘功胜亲身经历了工商银行IPO(首次公开发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财务重组、公司治理、审计评估、战略引资等工作。 被誉为工行股改上市的“操盘手”。 凭借这份厚重的实践经验,潘功胜在2008年被火线晋升为农业银行副行长,他的“空降”目标非常明确——推动农业银行顺利上市。
作为最后一家通过股改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农业银行被认为是大型银行中改革难度最大的银行。 这是由于当时农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受到外界质疑和不理解,同时也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和资本低迷动荡的外部不利因素。当时的市场。
“比工商银行更难,市场波动也更大。” 农业银行成功上市后,潘功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了参与农业银行股改上市的感受。
他曾回忆,2010年农行上市路演时,他面临诸多艰难选择,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给农行上市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的。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环境也不太友好。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农业银行甚至准备暂时停止路演。
然而,正如同样“办理”了各大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蒋建清所言,我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堪称是没有出路的“背水一战”。 尽管舆论担心农行上市首日会“破发”,但潘功胜却多次公开坚定回应不会“破发”,表达了对股价表现的信心。
终于,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上市,成为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至此,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圆满结束。
2012年3月,潘功胜撰写的《大银行的蝶变——中国大银行的复兴之路》出版。 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材料来源于他亲身参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财务重组、股改、上市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见解。
然而,“变”的不仅仅是国有大行,还有参与当时大银行股改上市、克服困难挑战的改革“操盘手”。 潘功胜就是其中之一。
凭借两大银行股改上市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多次主导路演,面对国际投资者的质疑和市场的担忧,潘功胜对于如何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有着更为独特的理解。 这也为他离开农行后从事的“下一站”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他的下一站是中国人民银行。 在这里,他已经工作了11年,今后,他将以“舵手”的新身份继续在这里工作。
改革需要决心和策略
“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我们几年前就曾交手过,彼此也很熟悉。我想我们都应该记忆犹新。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
2018年10月,在美联储数次加息、人民币汇率承压的情况下,时任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的潘功胜霸气“发声” ” 卖空者,至今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历经坎坷。 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更像是“走钢丝”政策。 潘功胜负责外汇管理工作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保持改革决心、艺术把握与市场的沟通,是盘公推动外汇市场改革的鲜明特点。
正如他本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任何形式的改革,任何国家的改革,不仅要有目标,还要有实现目标的策略;不仅要有决心,还要有改革的策略”。
早在2011年上半年,刚刚推动农业银行完成上市的潘功胜,不再像“准备”上市时那样焦虑。 他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了近半年。 回国仅一年左右,潘功胜于2012年6月出任央行副行长,此后分管办公厅、金融市场部、金融稳定局等部门。
2015年底,潘功胜开始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此时,他就像去农行时一样“接班”。 当时,中国外汇市场正面临“811汇改”以来的第一轮巨大冲击。 人民币贬值预期空前高涨,官方外汇储备创单月历史最高降幅。 担心...
面对上任之初市场不断发酵的负面预期,“促销”式的预期引导是必要的、有用的。 中国货币网一天内连发两篇专题评论员文章,强调人民币汇率有条件继续保持稳定,不存在继续贬值的基础。 这背后有他的统筹安排。
然而,当货币当局与市场的博弈进入白热化之际,货币当局想要“撑得住”场面,需要的是言行并举。 在此背景下,央行出台了多项遏制措施,包括征收远期购汇20%的准备金、对企业跨境融资实行全面管理、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等。 这些措施未来将逐步形成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市场监管体系。 央行对市场“放手”的基础和能力由此而来。 如今,虽然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贬值压力,但市场和央行的心态比八年前平静得多。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
2023年6月初,潘功胜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经过多年改革发展,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逐渐呈现出新特点:市场运行表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大幅提升,汇率风险暴露也大幅降低。 而且外汇市场监管层面对市场变化更加冷静、冷静、成熟。
“多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应对外部冲击的经验,外汇市场拥有更多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 他说。
新角色、新使命
潘功胜长期担任央行金融市场部主管。 金融市场部作为央行核心业务部门之一,承担着制定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发展规划等重要职责。 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以及上述市场的相关场外衍生品。 制定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基本规则。 承担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协调实施监管的具体工作。 协调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金融科技创新业务评估。 制定并组织实施宏观信贷指导政策,承担国务院交办的协调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等结构性金融政策的具体工作。
从这些过往履历中不难看出,潘功胜有着长期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更好协调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金融体系风险防范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他开启掌管央行“财富”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对于任何国家的央行行长来说,他的言行始终是经济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 这个拥有巨大“流量”的岗位如此重要,也不容易。 在稳定物价、支持经济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多重目标的追求下,多种力量的博弈导致政策决策困难的现象屡见不鲜。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称需要“行动勇气”,日本央行正在前行长百川方明将货币政策制定工作比喻为“就像驾驶一辆挡风玻璃被雾气覆盖、车速表失灵、油门和刹车程序不熟悉!”
对于中国央行来说,面对动荡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挑战无穷。 潘功胜上任后,建立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将是其工作主线。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货币稳定和经济增长;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性风险底线。 这不仅是央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监管框架的完美延伸,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是央行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这与货币政策的精准把握密不可分。 央行多次强调,“我国有条件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持正利率,维持正常的、上倾的收益率曲线形态”。 如何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特别是货币政策总体发挥数量和结构的双重作用,精准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是央行近年来探索完善工作的重点年。 潘功胜上任后,这项工作将继续深化。
金融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 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中发挥主导作用。 近年来,央行在加强金融工作统筹协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履行国务院金委办公室职责,制定重大事项,督促商定事项落实金融委员会; 推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出台制度文件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定和修改《金融稳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稳定法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从长远来看,法律巩固了基础并带来了利益。 目前,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已初步建立起以法治体系为保障的四梁八柱。 但牢牢守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仅需要法治体系的保驾护航,更考验从业者的政治智慧。
从近年来金融风险暴露和处置的经验来看,金融风险的爆发往往始于当地个别机构的危机。 这时,风险的处置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的地方分支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配合。 这本质上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协调。
虽然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包含了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内容,强调“金融管理是前提,中央是主体”,并有相关规章制度为化解风险提供操作指导;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将考验中央和地方部门能否互相妥协、互相弥补,这需要政治智慧和平衡的艺术。
“改革发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年前,面对某大型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的诸多棘手问题,潘功胜曾过五关斩六将,如此感叹。 多年后的今天,经过数十年金融改革的耕耘,他已经为即将踏上的新征程做好了准备。 但纵观全球央行行长的位置,即使历经重重斗争,前方仍面临诸多挑战。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