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5月5日,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针对本次会议内容,中国基金报记者也采访并梳理了部分金融机构和经济学家的相关解读。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一般涉及“重大基本面和长远经济问题”的顶层设计,因此每次会议精神对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启示。我们对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2018年4月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打好“三大攻坚战”,2018年7月第二次会议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8月第一次会议是2019年第五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基础,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2021年8月第十次会议“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现代化建设基础”。 设施系统”。
二是2023年5月5日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机构安排,职责重大,作用重大。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
三是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聚焦“现代产业体系”。 主要有三个细节。 在“推进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表述中,“智能化”居首位,“十四五”规划中“推进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表述有细微调整比较; 三是指出现代产业体系的特点是完整、先进、安全。 我们明白,诚信是全产业链,先进是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安全是统筹。 发展和安全,突破薄弱环节。
四是在具体落实方面,第一次会议聚焦“卡脖子”领域,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资源支持,从制度上落实科技创新主体; 第二次会议聚焦农业领域,强调农业科技,“以科技储粮,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三是针对新兴市场驱动产业,强调“要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第三点是在扩大内需和新兴产业的结合点上会有政策空间。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农村幅员辽阔,要针对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提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其实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五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贪大事;坚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分裂对抗;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地作为低端产业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关起门来”——这里其实强调的是对经济整体性和制度性的认识。 与此精神相适应,同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第六,我们认为这非常重要。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供给不断形成; 而以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为代表的内需增速与名义GDP相关,出口复合增速则受境外经济增速和外部产业链环境影响; 同时,技术和应用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 例如,半导体的下游是消费电子,消费电子的下游是就业和居民收入; 人工智能、工业数字化、高端制造的下游是传统产业。 工业和商业部门。 政策强调“避免分裂对抗”、“不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三大原则,有利于中期经济内生均衡。
第七,会议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少子老龄化问题。 对于当前人口形势,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认识适应和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具体来说,会议首先强调的是“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然后是“努力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最后定义为“以高水平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口素质发展”。 对于这一系列信号,我们的理解是,新阶段人口战略的重点是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和人才红利,后端和前端并重。 在2017年的报告《工程师红利就是中国未来十年的人口红利》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昌昌认为,本次会议更加强调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协同效应。 要坚持系统观,科学谋划产业发展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政策重点,推动形成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统筹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局面,自主性不断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亿万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会议指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珍爱关爱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只有企业做强,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起来,我们的产业才能做强。 要坚持“两个不动摇”,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作用。 民营企业家也要适应高质量发展,敢于创新、大胆发展。
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表示,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大变革、新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一)地缘政治冲突、大国竞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 供应链变化; (3)气候变化、绿色转型; (4)贫富两极分化等。这些变化和挑战不仅影响市场效率,也影响安全(社会稳定、能源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 面对这些重大变化,产业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除了强调效率外,还必须考虑安全性。 这次会议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放在首位”。 传统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主义,其重点是提高效率。 政府只是起到“修复”作用,很难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新挑战。 在大变局的背景下,美国和欧盟也更加重视产业政策,理论基础回归政治经济学,政府作用加大。 对于我国来说,在大变革时代,产业政策必须是多维度的,但关键是要推动创新。
在实践中,抓好“五个坚持,五个失败”。 中央财委会议提出,“要坚持聚焦实体,防止虚化;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贪大事” ;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避免分离对抗;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作为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落后造车关门。”
一是从现实上防止去现实化,我们认为主要目的是加强和完善金融业监管,引导金融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是“去金融化”的体现.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约占GDP的8%,超过日本、德国,逼近美国。 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但也出现了影子银行和P2P风险事件,房地产“三高”模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在化解中。 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实施,金融事权进一步回归中央,金融监管有望进一步简化,引导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
二是反对贪图外国。 我们认为,产业发展要从实际出发,警惕抄袭海外、急于求成的倾向。 反腐、涉外,此前指的是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丰功伟绩”。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在规划产业和招商引资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律,避免处处“全球创新高地”、“全球人才高地”。 . 我们认为,并非各地都把重点放在高科技上,更不是重大轻小,而是要切实为本地企业的发展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三是避免三大产业对立分裂,我们认为主要是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的产业生态。和第三产业。 在农村农业发展中,一二三产业联动是一个经典提法。 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可以由第二产业进行深加工,也可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争夺。 二、三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而土地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我们认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避免三产分离的重要抓手。
四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稳增长、提质量、带动新兴产业。 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着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着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短期内,传统产业在经济比重、就业吸纳、需求拉动等方面仍是实体经济的主体。 从长远看,传统产业是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的重要支撑。 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还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景和需求(如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带动“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形成良性循环格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大量的购买力无法在国内得到有效供给,消费者会花很多钱。座椅、奶粉和奶瓶。” 我们认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很大,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增强国内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从学习追赶阶段走向技术前沿,竞争效应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 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更加重视开放合作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走出去”,向优秀者学习,与强者竞争。 从促进创新的角度看,不仅要扩大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竞争力,使企业在充分竞争中不断提高效率。 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对外开放,引入多元化、优质的主体,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降低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些行业中,从而促进竞争,带来更多的创新。
同时,会议从制度上强调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我们认为,创新更多取决于企业、高校、政府等主体在知识、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互动。 其中,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绝大部分来自企业。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各司其职,形成按市场规律运行的有机产业体系。 . 我国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环境基本形成,形成了一套发现、培育、扶持明星科技创新企业的机制。
博时基金宏观战略部投资经理刘斯典表示,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了现代产业体系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相关政策导向定调。好久不见。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强调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强调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具体推进中,要讲究规律,切忌贪外,促进三产融合。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传统产业斥为“低端产业”。 因此,产业政策也需要调整,更加注重安全、制度理念和顶层设计。 在具体方向上,落实企业创新地位、粮食安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发展企业、关爱企业家、培育产业人才等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会议要求,要从建设强国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推进人口工作,着力抓好人口质量、数量、结构和区域分布等工作。 具体部署包括教育、生育支持、人力资源利用、实施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领域。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宇表示,针对当前形势和突出问题,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构建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诚信是根据我国已建立的世界上品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的基本特点提出的,是制度的要求; 先进性是在充分考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动能和方向后提出的,是对动力的要求; 安全是在深入研判国际形势、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底线要求。
会议提出“五个坚持”:要坚持聚焦实体经济,防止实事求是做空;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低端产业”退出; 坚持开放合作,不能关起门来。
董宇说,这“五个坚持”是基本原则,明确了下一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把握的思路和路径。 对如何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产业规模与产业质量的关系、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都有明确的指导。 每一个“坚持”都蕴含着深意,既明确了工作方向,也明确了预防偏差。
新发展阶段要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资源支持”“更加注重粮食储备和科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会议就当前工作重点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这些措施实际上是在推动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体系。 他们立足传统产业政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下一步工作和保障措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蔡志兵表示,世界各国争夺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日趋激烈。 快速恢复。 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应对短期挑战的抓手,也是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