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券业务答记者问,提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的三项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融券规模,并以现金转移至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证券公司新增融券规模,并逐步关闭现有存量; 其次,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利用融券手段实施盘中反转交易(变相T+0交易)。 投资者提供证券借贷; 三是继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这是继10天前T+1转融通新政策后,监管部门对转融通业务的又一次打击。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一监管举措是响应市场呼声,从适合国情、市场情况的角度完善交易监管体系。
记者注意到,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等基金公司迅速通过官网表示,将严格执行证监会关于证券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再融资融券规模,稳妥推进现有再融资融券规模逐步关闭,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
券商预估:新规后再融资规模将大幅下降
融券对于促进价格发现、避免股价暴涨暴跌、实现市场内部价格稳定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的基础交易工具。 在当前投资者情绪中,再融资被视为“卖空”的祸害,成为矛盾焦点。
如何解读这一政策变化? 某龙头券商信贷业务负责人表示,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当期转融通余额为上限,暂停新增转融通规模,融券及再融资总额受到限制。 融券业务规模扩大; 二是禁止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反转交易(变相T+0交易),从结构上限制特定融券策略的交易行为。 三是重申禁止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的规定,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那么,目前A股市场的融券规模是多少呢? 如何衡量这一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市场融券余额613.5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 证券再融资余额835.8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4%。 总体来看,证监会结合市场情况采取一系列加强融券业务的措施后,现阶段融券业务规模已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市场上的证券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有证券;二是自有证券。 第二,向外部投资者借入证券。 外部投资者采用集中结算模式借入证券的,需办理中证金融证券过户手续。 此次监管暂停对新券商证券再融资规模有何影响?
华创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徐康数据显示,根据此前调查数据,再融资规模约占融券来源的80%左右。 此次,以当期证券再融资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 券商转融通证券新规模意味着转融通证券规模“上限”设定为800亿元以上上限。 与此同时,部分公募基金表示将“审慎稳妥推动现有转融券规模逐步关闭”并叠加禁止。 融券T+0、全面暂停限制性股票出借、调整次日转售证券效率等收紧融券措施,预计将显着抑制证券需求放贷并大幅减少融券规模,这对市场是利好。
此外,此次T+0融券禁令也得到了明确。 有市场观点指出,T+0融券禁令基本在预期之中,T+0融券不利于投资公平。
响应投资者呼声 监管层持续优化证券再融资政策
在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近期市场的大幅下跌,由于消息面和情绪的交织共鸣,引发了一定的恐慌情绪。 为坚定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汇金公司2月6日公告称,近期扩大ETF持有范围,将继续增持、扩容。 随后,证监会将继续协调引导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年金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大力度入市,优化市场结构。证券再融资等制度。
上述龙头券商信贷业务负责人指出,当前,A股市场波动较大。 为响应市场投资者的呼声,证监会优化融券再融资制度规则,暂停新增再融资规模,禁止客户使用融券盘中反转交易并严厉打击利用对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体现了监管机构保护市场的决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融券业务的监管,保障融券业务的平稳运行,提高融券业务的质量。适合国情和市场条件的融券业务质量。 建立以投资者为导向的资本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持续优化融券等相关制度。
2023年10月,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以优化融券交易、为融券交易再融资为重点的措施,例如提高融券保证金,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80%。 其中,投资者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出售证券时的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00%。 此外,上市公司高管和骨干员工的融券行为受到限制,大宗套利等非法获利方式受到监管。
今年1月28日,证监会再次调整融券制度。 一是全面暂停限制性股票出借,1月29日起实施; 二是将市场化融券申请由实时到账调整为次日到账。 优惠券的效率有限。 因系统调整等因素,自3月18日起执行。随后,中国证券金融公司通知,暂停转融通借券实时可用。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融券制度的持续调整,旨在进一步保护市场,防范恶意做空势力。 方正金融团队分析师认为,暂停新增融券规模主要是为了打击利用融券交易不当套利等违法行为,保障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