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1-22 08:47:23□本报记者 吴娟娟 本报实习记者 吴玉华
老股民认输
在基金市场部门工作了5、6年,李灿(化名)今年终于把基金卖给了自家亲戚。他的一个叔父家境殷实,过去做生意攒了一笔钱,退休后炒股是其唯一的爱好,并2015年成功逃顶。因此,李灿前几年向叔父推荐基金时,叔父都认为“没必要”。不过2017年,市场没站在叔父那边,年底算下来亏了35万元。2018年开年,李灿再次向叔父推荐自己家的基金。这次叔父没有拒绝她,投了一小笔钱尝试。
李灿解释,叔父今年“松动”可能与他朋友圈里有人买基金赚到了钱有关。叔父的一个亲戚与他同龄,去年在李灿的游说下买了她家的一只指数基金,那只基金2017年涨幅超过40%。
某北方二线城市私募负责人老王(化名)最近募集时也收到一笔“意外”的资金,资金来自当地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这位高管最近4、5年炒股,屡战屡败。老王劝他别做了,子女也都劝他“金盆洗手”,但他一意孤行。不过2018年老王发行新产品时,这位高管给了他一笔钱,认购了他的产品。老王2017年业绩排在全国股票型私募前列。老王告诉记者,老股民往往比较骄傲,不过最近在募集产品的过程中,感觉到一部分人的确开始转变了。
而在东北某城市,虽然一些老股民还没有决定把钱交给基金经理,但他们已开始向绩优私募请教,为什么2017年这些私募能赚钱,而他们的收益却不敌理财产品。刚刚从该地路演回来的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在路演现场,这些资深股民问了很多关于选股的问题,还有人在他返沪后依然与他沟通。而这些高净值人群,身家少则千万,多则过亿。不过,他表示暂未能将股民转化成客户。“他们还在观望,但他们会不断比较自己和私募的做法和收益。”
资深股民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如果把钱交给别人打理,似乎就意味着认输。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并不容易。
记者身边有两位80后股民(股龄超过10年)都表示暂不考虑买基金。一位说,机构化是长期趋势,但是目前自己收益尚可,暂不考虑把管理费交给别人。另一位则表示,随着股龄增长,自己在学习中技艺渐长。他说,对于一般股民,可以尝试绩优私募的产品,但他自己不需要。
爆款基金频出
就在部分老股民低头认输的同时,2018年一开年,基金发行就迎来了“小阳春”,投资者的热情让基金销售人员“喜出望外”。
先是华夏基金的华夏稳盛灵活配置募集三天之后提前结束募集。1月12日,华夏基金公告表示:华夏稳盛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将于今日(1月12日)提前结束募集。1月17日,该基金显示的规模为78.2亿元。该基金由掌管华夏旗舰基金――华夏回报的基金经理蔡向阳执掌,华夏回报的“闪光业绩”无疑成为华夏稳盛的大卖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10日 华夏回报混合基金自2003年成立以来,累计实现超过10倍的收益,且期间波动率远小于大盘。
但很快,公众的注意力迅速从华夏基金转移到了兴全基金。2018年1月16日,兴全合宜正式开始募集,开卖4秒便达到2亿元成立线,首日募集规模超过300亿元。该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月22日,结果开售当天便宣布提前结束募集,火爆程度今人惊叹。
市场还未从兴全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私募圈又传来“爆炸性消息”。业内人士表示,某私募短短两周募集到了百亿。由于2016年、2017年业绩喜人,该私募2017年年末较年初规模已经大幅度增长,2018年一开年的两周之内就募得百亿资金。某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私募行业近期产品募集确实容易,某绩优私募通过一家券商1小时就募得27亿元。“市场热度的确是上来了。”他说。
2017年业绩靓丽的百亿私募近期募资都颇顺利。北京某百亿私募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发行的产品,规模上限都提前达到,“跑渠道的同事心情都好了不少”。
基金好卖,基金公司渠道人士的工作的确好做了。“近期银行渠道开始主动问我们要基金折页了。”某大型基金公司北方渠道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让银行把基金折页放上大堂的架子总是颇费周折。“现在银行甚至主动开始替基金宣传。北方某省级分行近期号召全行理财经理在朋友圈发起基金宣传活动:该行要求每个理财经理都在朋友圈发基金介绍的帖子,并集100个赞。朋友圈营销的效果非常好,每个理财经理都为我们实现了数百万元的销量。”他说。
上述渠道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惯于在年初推行各种营销活动,2017年的绩优基金在这个时候会受到青睐,但他表示,业绩乏善可陈的基金依然会被投资者冷落。
但基金销售升温似是普遍现象。某大行北京分行基金销售方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四季度以来,基金销售的确开始升温。“2017年三季度以来,我们的月均销售量是上半年月均的两倍,客户经理的收入与基金销量挂钩也水涨船高。部分客户经理甚至在公司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发动亲友来销售基金。”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某理财经理则对记者表示,客户对于基金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封闭期在3年的基金也被一部分客户所接受。
“机构化”渐近
在权益类基金大卖的同时,记者的一位朋友表示了忧虑。他认为2007年以来爆款基金背后都是基民盲目跟风,多数爆款未能“善终”。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次不同,2017年基金的赚钱能力显著强于“炒股”,很多“股民”转化成为“基民”。爆款基金背后,是A股机构化进程加速。
所谓的机构化是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养老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银行资管等机构投资者市场地位提升直至占据主导的过程。一般机构化程度高的市场,市场资金的绝大多数来自于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举足轻重。
相较于散户,基金的赚钱能力突出。最近三年的数据皆证实了这一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沪深300指数上涨51.66%,超过95%的股票型基金实现盈利,而个人投资者为83%,且7.44%个人投资者亏损在20%以上;2015年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5.58%,80%以上的基金当年实现盈利,且40%以上基金盈利幅度超过20%,同期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比率仅为49.7%,且25.1%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超过20%,11.7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超过50%;2016年沪深300指数下跌11.28%,相较个人投资者,基金显示出了更好的防御能力,多数基金亏损幅度较小。
而机构强大的背后是散户的退出。但要让中国市场的散户认输退出,却并不容易。价值投资老将刘明达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投资水平比大部分人强。”
“2017年港股高歌猛进,但个人参与港股投资的门槛较高。相比之下,通过基金参与港股行情就容易得多。”港股行情提升了投资者对基金的认可。上述大行北京分行基金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机构化的过程将伴随着大量绩优基金和优质基金公司的出现。投资者从基金中赚到钱之后,开始从“股民”变成“基民”。
海外经验表明,机构化是个渐进的过程。美国金融研究机构CFA institution foundations发布的报告解释,美国股市的机构化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当时散户占美股市值比例不足30%,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的数量在1950年到1960年间增加了两倍。到了九十年代,机构投资者占美股市值超过60%。
曾供职于美国知名长线投资机构资本集团的方 投资与研究创始人徐莹认为,美国的机构化伴随政府税收政策鼓励长线投资、养老金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入市,以及数论股灾洗礼,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A股在多长时间之后,机构将占据主导,目前尚不确定。
“就像全球变暖,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在发生。”上海某私募董事长告诉记者,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之后,A股机构化进程或提速。他说,A股的走向将更由机构投资者的品味决定。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或降低,资金将越来越多流向基本面良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