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昔日外滩“地王”上海证大:“剥离三四线”战略 错失发展良机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01 19:33:36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程成 吴若凡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曾健辉“即使有心再做一个超越之作可能也无力了。”这是戴志康对证大喜玛拉雅中心曾经的评价。

  的确,从曾经拥有上海外滩8-1高价地、南京下关高价地,到仍握在手中的上海和南京喜马拉雅中心、上海和南京滨江证大拇指广场等项目来看,上海证大的盘子里不乏区位惊艳的物业,资产原本应该成色十足。

  但尴尬的是,近几年来上海证大不仅新增项目较少,而且屡屡贴上“卖卖卖”的标签,除了最终出让外滩项目的所有股权、南非智能城市项目外,上海证大也逐渐剥离了三四线城市的一部分产业。

  上海证大连亏3年

  上海证大2017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44亿港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1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亏损5.38亿港元相比减少57%。

  尽管营业收入明显增长,净亏损也在大幅缩窄,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海证大2017半年报中却发现,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销售及市场推广支出、行政支出的大幅压缩。此外,其应占合营企业溢利有大幅增长,实现了约1.74亿港元。显然,上海证大亏损的缩窄,与其主营业务的关系并不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统计过去几年上海证大的财报时发现,上海证大在2012年实现净利润5.55亿港元并创新高后,净利润水平一路下滑,并在2014年首次录得亏损,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38亿港元,2015年为亏损9.57亿港元,2016年为亏损10.35亿港元,连续3年出现亏损。

  对于连续亏损,上海证大在财报中也多次将其归因于“借贷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营业额及毛利不足以弥补费用及开支”等。

  根据其2017年半年报,上海证大综合借贷及贷款约为86.37亿港元,其中38.6亿港元须于1年内偿还,而47.77亿港元须于1年后偿还。但在现金流方面,上海证大除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外,经营活动、融资活动现金流均为净流出。至期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0.27亿港元。

  资产负债方面,上半年上海证大总资产达到225亿港元,总负债194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86%。

  连续几年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以及持续较紧的现金流和偿债压力,或已显著制约了上海证大的发展。

  错失发展良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上海证大近年财报发现,近5年来,上海证大的营业收入持续维持在11亿港元至23亿港元之间。而在售项目的偏少,制约了上海证大规模的扩张。

  根据上海证大2017年半年报,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44亿港元,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上海、南京、南通和海门的住宅项目的销售收入,以及位于上海、南京等地的部分持有物业的租赁收入。

  记者进一步梳理上海证大近年的年报发现,由于发展战略和市场节奏错位,直接导致其一再错失发展良机。

  上海证大在其2016年报中表示:“继续以上海、南京等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稳固深度开发一二线城市区域、逐步剥离三四线城市产业的发展策略”。而在其2015年报中,上海证大也有类似表述。基于上述战略,储备项目本就屈指可数的上海证大,逐步出售三四线城市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去库存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都表现抢眼。而上海证大显然没有把握住去库存带来的市场机遇。

  “上海证大剥离三四线资产这一战略过于保守,也让其错失了这一轮新型城镇化下的红利效应和发展机遇。”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严跃进认为,过去几年房企更多的是依靠高周转来做大规模,类似上海证大这类只坚持精品和情怀来做地产,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如果不在城市布局和投资方面策略方面有所改进的话,企业后期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严跃进说。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