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0-29 18:52:59本周三,大盘返身向上,周四一举攻克3400点整数关,并连续两天收在3400点之上。被耽搁两周的“秋抢”行情,终于又回来了!
股市将迎来百花齐放新格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宏伟画卷中,有很多贴近股市的亮点和热点。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等。这些领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未来中国股市将围绕着供给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中高端消费、科技强国、养老医疗、节能环保、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呈现出多热点并举、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从周四一天就增加1600亿成交量看,从最近几天市场热点的轮动和财富效应看,多元投资格局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对A股“入摩”既要重视但又不能迷信
10月23日,MSCI明确了中国“入摩”时间表:2017年12月1日将“MSCI中国A股国际大型股指数”,更名为“MSCIA股大型股指数”;2018年3月1日,将“MSCI中国A股指数”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追踪的个股将设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2018年6月1日,按照2.5%的纳入因子,将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指数。
消息公布后,两个交易日中A股市场200多只MSCI成份股,约有130多只上涨,其中有20多只成份股再创历史新高或阶段新高。
对此有舆论认为,从明年起,只有进入MSCI指数的200多只成份股才会涨,而其他股将会越来越无人问津。我的看法却有不同。
第一、价值投资无疑是必须提倡的。对那些不整天看盘、风险偏好较低,只谋求市场平均收益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来说,选择进入MSCI成份股的股票,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即使整天看盘的中小投资者,也应立足价值投资,而不能脱离业绩和真正成长性。
第二、不能把价值投资凝固化为唯一投资模式,更不能越俎代庖。
第三、对A股纳入MSCI指数的作用,不能估计太高。明年6月起,外资能够买的A股的资金只有2000亿美元,约1300亿人民币。这对近60万亿的A股总市值来说,对日成交量5000亿左右的A股来说,实在微不足道。若指望通过MSCI指数来改变中国亿万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改变中国股市的风格,推动A股的上涨,实在是幻想。
第四、不能将价值的内涵狭隘化。从全球股市的历史和现状看,除了用市盈率定股价的静态价值之外,还有一种对上市公司现实的成长性和未来的成长性,在精心研究和实地调查后,作出理性的预期,并最终被实践所证明,在股价的大幅上涨中得到体现。这才是高级的价值投资。
第五、中国股市也应该有中国特色。处于高速发展期、新兴成长期、转型升级期的中国股市,应体现“中国特色”。包括投资理念、投资风格、理性预期等。
把握真正成长性要靠理性预期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无论是凭借上市公司现有的业绩数据资料进行投资,还是根据理性预期来进行投资,二者都属于理性投资者。后者是难度更高的理性投资者。可惜,在中国股市,理性预期的地位并不高,甚至还低于静态价值分析的投资者。
如何理性预期?
一是对年报、半年报和季报要用理性预期来分析。例如,时至2017年10月底,上市公司2016年的年报和2017年的一季报的指标意义便已弱化,就需要通过2017年中报、三季报,对2017年的年报进行理性预期。根据已披露的2160家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为18.45%,单季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为19.21%,较中报的同比增长13.24%明显上升。剔除金融后,全部A股三季报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为28.56%。所以,发掘三季报和预期年报业绩能大幅增长的公司,仍是理性投资者选个股的主要思路。
二是对行业的成长性进行理性预期。未来更容易发展做大的行业大概率出现在消费升级领域。传统的工业部门、周期性行业部分市值存在下降趋势,金融行业稳中有升,成长性行业,如新技术、新材料、专业服务行业、高端消费等市值占比不断扩大。这反映出,未来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以后,以新经济为代表性的公司、行业预计将会迎来持续性的发展机遇。
三是对新兴产业的理性预期。未来股市最大的魅力,无疑是新兴产业股。但是,接连不断上市的新兴产业的新股、次新股,却给理性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惑。
由于A股市场历来有炒新的习惯,新股上市后,就以七八个、十来个一字涨停板,股价和估值达到超高位,使本来最有投资价值的新股,失去了投资价值。经过网下配售的国家队、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公募基金获利大量抛售,多数次新股的估值仍在50―60倍,大机构便不再问津,筹码都落到中小散户手里。随后,新上市公司便有了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的压力。
恶炒新股,造成了现今市场很难再买得到低价的新兴产业新股。如2013年时,欧比特(300053,股吧)股价长时间在7元以下,中颖电子(300327,股吧)10元,且都是1000多万的小盘股。
于是,理性投资者只能另辟蹊径寻找准新兴产业股。即从低价低位的传统产业股中,理性预期到它们未来有可能通过国资改革、混改、购并重组、借壳上市,由传统产业股转为一流的新兴产业股。这方面上海国资股的机会,似乎更多些。
四是对国家政策热点的预期。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股市,至今仍然是政策市。因此,对国家重大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改革开放试点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的理性预期,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上周四韩正宣布,上海按照中央部署,正筹建上海自由贸易港。商务部发言人高峰26日表示:“商务部正在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港区的有关建设方案。”
于是,一周来自贸港概念股走势极为强劲。截止到本周四,仅5个交易日,自贸港概念股最大涨幅是,上海物贸(600822,股吧)从11.54―17.13元,涨幅48.5%;东方创业(600278,股吧)从 12.58―16.50元,涨幅31.2%;华贸物流(603128,股吧)从9.87―13.15元,涨幅33.24%;畅联股份从25.16―33.50元,涨幅33.15%;上海临港从27.18―32.13元,涨幅20.3%。这就大大超越了上证50前10个月23%的涨幅,超越了今年银行股和多数白马股的涨幅。经过这些天的存真去伪,上海自由贸易港概念的龙头,很可能是上港集团(600018,股吧)、东方创业、上海临港。
五是对个股具有多种概念结合的理性预期。
根据理性预期,再好的概念股也不能单打一。因为市场中有些新概念热点板块的领头羊,往往会炒作过度、过猛,遭到特停,这对同板块个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有的还继续上涨,有的则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出于安全性考虑,必须学习“互联网+”的思路,对热点概念股也必须学会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