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不出所料,相互保险作为全球主流保险业务模式之一,依然生机勃勃——2007年至2021年,相互保险保费发展速度(46.3%)超过全球整体保费发展速度(36.8%)。 2021年,全球互保保费总额达1.42万亿美元,其中寿险保费6790亿美元,占比48%,非寿险保费7370亿美元,占比52%。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市场的互助保险占比明显高于新兴市场。 2021年,发达市场相互保险市场份额高达32.2%; 而在新兴市场,这一数字仅为2.6%。 从互保本身的保费构成来看,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保费就占了85%。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我国相互保险的发展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新兴市场平均水平。 《报告》统计,2021年中国互助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
中国保险市场巨大,但互助保险市场份额很小。 截至2021年底,相互保险占全球保险市场的26.2%。 剔除中国市场的影响,这一比例攀升至30.0%。
相互保险是全球主流之一,中国相互保险的经验表明未来仍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尤其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中国保险市场正逐渐从增量逻辑转向存量逻辑。 客户的地位空前提升,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 不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相互保险也将处于这种趋势之下。 展现更多优势。
01
2021年中国互助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发展潜力仍有待释放
回顾世界保险发展史,古代人们基于共同对抗风险的需要,建立了多元化的互助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明了“保险”的风险保障体系。 因此,在现代保险体系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百年来,相互保险始终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市场地位,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相互保险公司。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相互保险的市场地位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相互保险公司特殊的组织形式使其难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快速筹集资金以满足全球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 。 在此期间,以大都会人寿为代表的多家大型相互保险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相互保险以其稳健的经营理念再次复苏,监管政策环境也得到优化。 2008年,相互保险的增长速度是整个保险业增长速度的四倍。
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互助保险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许多耳熟能详的世界保险巨头仍然坚持采用互助制度。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是互助保险资产最大的市场,总资产达3.87万亿美元。 纽约人寿、西北人寿、利宝保险等为中国保险界人士较为熟知。 他们都是互助保险公司。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相互保险市场,2021年总资产达到2.15万亿美元。其市场前三名保险公司均为相互保险公司。
法国排名第三,2021年互保总资产达到1.21万亿美元,也超过1万亿美元。 勒芒互助保险公司、安盟互助保险公司和法国互助保险公司均属于法国互助保险公司。 典型代表。
与发达市场相互保险起步早、规模较大的现实相比,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相互保险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不断探索。
2005年1月11日,阳光农业互助保险公司正式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互助保险公司。 它是在黑龙江垦区14年农业风险互助基础上成立的。
此后,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以来,新的转机开始了。
2015年1月,原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明确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规则; 2016年6月,保监会正式批准设立信美人寿互助保险有限公司、中汇财产互助保险有限公司、汇友建设财产互助保险有限公司3家相互保险机构标志着国际传统、主流保险组织形式相互保险在我国开始新一轮实践探索,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新的步伐。
但此后,随着保险业监管开始转向“防范风险”,保险法人设立基本陷入停滞,相互保险公司也受到影响。 直到2023年2月中渔互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内互助保险市场才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
尽管不断探索,但与全球平均水平乃至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相互保险市场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 如下图所示,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市场中,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甚至低于印度的1.1%,成为全球相互保险市场中的“相互保险”。世界主要经济体。 沮丧”。
02
客户主权上升时代,互保优势日益凸显
尽管相互保险在中国的比例很低,但其实际应用场景却相当广泛。 在很多人们不注意的地方,互助保险组织正在悄然成长。
除了五家持牌相互保险公司外,许多地区和行业还有大量的相互保险组织。 例如,不少省市成立农机互保协会,服务“三农”,切实提供农机互保服务。 有的地方甚至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农村保险互助社,为村民提供各类互助保险服务,产生了许多创新模式。
此外,在一些细分业务领域,股份制保险公司因风险高、针对性强而很少涉足,因此“互保协会”还有生存空间。 国内最著名的有船东互保协会、中国职工互保协会、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等,它们实际上都承担着相互保险的职能。 其中,渔业互助保险协会已正式申请批准设立“中国渔业互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更好的发展。
相互保险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商业模式,在缓解企业利益冲突、减少逆向选择、防范道德风险、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国内保险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一方面,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将凸显互助保险的优势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何平衡股东、员工、客户的利益是一个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行业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客户的地位开始空前上升,利益的天平开始更多地向客户倾斜。
相互保险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其成员不仅是公司的客户,也是公司的所有者。 他们可以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统一股东和客户的利益。 客户利益与服务质量有着根本的联系。 有保证。 因此,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趋势下,相互保险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以国内唯一一家主要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相互保险机构——信美互助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它没有股东。 客户购买期限一年以上的长期保险产品后即可成为会员,成为信美的“主人”。 其每年召开数次“会员代表大会”,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 其他会员也可以通过APP上的会员“顾问团”等线上线下渠道随时监督询问、提出建议。
此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使相互保险更加透明。 除按照上市公司标准定期公开披露外,为了更好地倾听会员的声音,通过区域论坛、会员联谊活动、网上等方式加强与会员的联系,我们主动加强与会员的沟通和互动。通过会员日、走访会员企业等多种方式,听取会员意见,增进相互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心美互助人寿根据会员需求调查,于2022年正式推出轻资产合作医疗模式。 还吸引了众多健康险会员企业与信美互助人寿合作,实现“会员服务会员、会员共建生态圈”,提升了会员对互助保险机构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会员参与决策和监督也有利于互助保险组织的稳定运营、节约成本、快速盈利。 新美已连续三年盈利,并于2022年实现累计盈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一方面,数字化进程让互助保险如虎添翼。
相互保险更类似于一种去中心化的共享经济模式。 它天然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高度兼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互助保险公司往往非常重视数字化在经营中的作用。 应用。
仍以心美互助人寿为例,自诞生之日起,它就确立了“数字+互助体系”的公司定位,建立了以会员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制度架构、服务体系。 在全面实现全景在线和实时数字化两个阶段后,心美互助人寿通过构建数据模型、智能分析系统、开放系统架构,正稳步迈向数据智能3.0阶段。
仅2022年,新美互助就取得了多项数字化成果:发布“数据指标词典”,升级“运营管理驾驶舱”,提升数据分析质量和数字化管理能力; 自主研发推出“一码”保险低价保险码平台,帮助降低互联网运营和开发成本50%; 推出法律合规数字仪表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合规风险进行智能监测、识别和分析,全面提升合规风险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 等级。
可以说,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助保险的商业模式插上了翅膀,不仅显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用户。 经验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将其变为现实。
03
完善互助体系顶层设计,释放市场活力
我国互助体系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总体体量较小。 横向看整个保险市场,当2017年成立的信美与中小保险公司并列时,其在快速盈利、降本增效等方面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根据市场相关排名,信美在2023年上半年寿险公司保单未来盈利排名中位列第40位。回顾其发展,与其背后的互控基因和价值观密不可分。 “产销分离”、“以会员为中心”、“全面数字化”的定位,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从国际角度看,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互助保险的商业模式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坚挺,并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绽放得更加繁盛,有望成为保险业新的增长引擎。
相互保险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打造更加多元化、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保险市场格局。
相互保险在该国拥有良好的需求基础。 截至目前,在管理机制上,无论是偿付能力监管还是业务监管,规则均与股份制保险机构一致,确保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公司拥有同等保障。 。 但与此同时,互助保险的融资和运营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更大的监管支持。
随着相互保险在我国不断发展,建议未来可以从顶层设计、监管规则等方面入手,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释放相互保险市场的活力,促进相互保险的发展。使其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
相互保险已经发展了数百年,过去十五年全球相互保险市场的韧性和成功进一步证明了其成为股份制保险可行、可持续替代方案的能力。 其“以人民(会员)为中心”的特点也注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主张中展现出更大的优势。 那么,如何释放相互保险的活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人思考和努力。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