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受益于投资环境回暖、疫情影响趋缓、线下业务回暖等诸多利好因素,2023年一季度是保险行业“重启”和回暖的关键阶段,市场信心和士气正在加速恢复。
不过,从近期披露的10家银险公司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核心业绩喜忧参半。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10家银行险企盈利能力分化明显,净利润呈现6盈4亏格局。 而且,与艰难“开局”的2022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部分银行险企净利润由盈转亏。
那么,在银保渠道受到青睐、投资形势向好的大环境下,为何银保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各不相同? 其他核心经营指标有何变化?
近日,10家银行保险公司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全部出炉。 在一季度投资环境改善、保险“线下”业务回暖的背景下,市场预期普遍偏高,但从10家银险公司2023年一季度的净利润表现来看,有正忧。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共有6家银行保险公司实现盈利。 从高到低分别是农行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交通银行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和光大永明人寿,实现净利润6.14亿元、2.87亿元。 、1.88亿元、1.77亿元、5700万元和4200万元。
此外,一季度净利润亏损的四家保险公司分别为中邮人寿、中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和招商信诺人寿。 其中,中邮人寿垫底,一季度亏损25.04亿元,其余3家公司亏损均在亿元以内,净利润为-9300万元,-073亿元和-0.13亿元。
中荷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同比由盈转亏; 中邮人寿同比亏损加大,2022年一季度净亏损6.41亿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25.04亿元盈利方面,光大永明人寿和建信人寿同比扭亏为盈。 此外,交银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净利润增速也较高,同比增长5800%和90.07%。 中信保诚人寿净利润同比下滑近22%。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来自于负债和投资的表现。 那么,2023年一季度,银险公司净利润出现明显分化的背后主要有哪些因素?
从负债端的保险业务收入指标来看,以往银行业保险公司“增收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例如,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荷人寿、中邮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30%以上,增幅分别为33.81%、37.3%和33.74%。 此外,招商信诺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也达到了26.7%,但如上图所示,这四家保险公司一季度的净利润均为亏损。
有意思的是,一季度,部分保险业务收入增速下滑的银行业保险公司竟然实现了盈利。 典型的例子有工银安盛人寿、农行人寿、建信人寿和交通银行人寿。 2023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1.55%、36.67%、39.19%和38.97%。
熟悉行业发展的人都知道,近年来,随着寿险公司的人身险渠道步入转型的深水区,银保渠道扛起了保险公司保费增长的大旗,尤其是以A股上市寿险公司为代表的。 龙头保险公司逐步加大银保渠道布局,银保渠道保费贡献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
不过,银保渠道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银保渠道普遍代销理财和储蓄产品。 与此前个人保险渠道推广的重疾险等长期保障产品相比,保值率普遍偏低; 另一方面,银保渠道保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对保险公司稳定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毕竟,未来销售的主流产品将硬性“兑现”给投保人,而这也将对保险公司的现金流构成挑战。
《一智保险》翻阅上述10家银行保险公司2022年年报发现,其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前五的保险产品大多为终身寿险、养老保险(分红型)、年金保险等储蓄、理财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银行保险渠道。
如果说,负债端盈利难增是银险公司的共同话题,那么一季度银险公司投资端的表现则着实超出市场预期。 毕竟,今年股市已经大幅反弹。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三大股指均上涨。 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5.94%、6.45%和2.25%。
事实上,从各家银行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有所提升,无一例外都取得了正收益,均在1.3%及以上。 其中,中信保诚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2.59%。
但需要指出的是,综合投资收益率中包含了保险公司一季度投资的浮动损益成分,投资收益率指标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表影响深远。 有市场人士对“A智慧保险”分析称,以中邮人寿为例,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投资收益率仅为0.46%,较其0.93%的投资收益率低了近0.47个百分点。 2022年一季度,对应中邮人寿今年一季度的投资资产4446.36亿元,相应减少投资收益约20亿元,对本期业绩影响较大净利。 不过,该专业人士也表示,从综合投资收益来看,中邮人寿表现不错。 因此,客观来说,还需进一步观察保险公司年度投资业绩,不必过于担心单季度亏损。
业内人士表示,“A智保险”还注意到,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亏损的银行险企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普遍下降。 人寿、中银三星人寿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下降4.62、0.54和0.41个百分点。
对于部分银行险企投资收益率下降,且与综合投资收益率相差较大,在保险公司内部人士看来,这可能与保险公司当前的投资能否变现密切相关。 例如,上市寿险公司中,今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表现抢眼的中国人寿表示,一方面,公司把握了利率阶段性上行的机遇加快债券配置步伐,缓解配置压力; 另一方面,密切跟踪权益市场变化,及时变现差价收入,提高收入水平。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金融投资收益率是总投资收益率,相关收益已计入当期利润,而综合投资收益是计入账户浮动损益后的收益。 但保险资金的投资也应着眼于更长的时间,追求稳定的收益和安全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和渠道结构特点、二代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等综合因素影响,不少银保公司的偿付能力也有所提升。继续承受着压力。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多数银行险企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下降。 其中,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和中邮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跌破100%,分别为94.78%、78.49%、81%和76.38%。
偿付能力的持续下降通常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银行保险公司希望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偿付能力。 一是通过增资扩股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 二是着眼“长期主义”,通过业务转型和业务结构优化,促进偿付能力提升。 从两种方式来看,前者短期见效快,但需要股东、投资人的“配合”和监管审批程序,但即便最终能够顺利推进,不是一劳永逸的。 债券发行后,可以看出后续偿债能力仍呈下降趋势。
Wind数据显示,2022年3月,工银安盛人寿和建信人寿分别发行了合计50亿元和2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者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不足2022年一季度末,充足率同比分别下降14个和18个百分点; 后者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分别下降24和22个百分点。
此外,2022年1月和2022年4月,银保监会官网显示,中邮人寿和中荷人寿分别获准增资71.63亿元和9亿元。 但即便如此,两家机构也未能扭转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趋势。
在增资发债只能在短期“解渴”的形势下,银行险企近年来越来越意识到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性。
例如,中邮人寿引入战略投资者友邦保险,寻求在渠道端实现优势互补。 在中邮人寿2022年年报中,公司董事长韩光跃在致辞中表示,公司正加大战略资源投入,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做好渠道建设。 “一主多辅、多点发力”是综合性的。 打破。
具体而言,年报披露,2022年,中邮人寿邮政银行主渠道赋能成效显着。 保险策划师队伍从无到有突破700人,专兼职讲师队伍近3000人。 数字营销深入实施。 银保外拓积极解决问题,实现期交保费突破4000万元。 团险业务部门制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团险保费同比增长92.3%。 打通中介渠道,与多家中介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多渠道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在价值转型驱动下,2022年中邮人寿将优化业务结构,期交保费占新订单的79%,续保保费占总保费的56%; 新业务价值70.5亿元,同比增长31%,是2020年的3.8倍; 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1月,农银人寿还在2023年党建经营工作会议上提出,2023年,公司将全面推进公司“12345”总体发展战略,以党建为引领,谋求进步。在保持稳定发展总基调的同时,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围绕客户服务、特色发展、改革创新、风险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在风险防控和客户服务方面,近年来,随着监管趋严和消费者对优质服务需求的提升,银行保险公司也着力提升这两项核心能力,但目前来看还有一些保险公司。 企业在这方面需要改进,甚至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例如,中信信诚人寿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9月15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司、寿险监管部门约谈了该公司。 评级 (IRR) 为 BBB,从 2022 年第一季度 (AA) 下调。 数据显示,中信保诚人寿最近两次(2022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综合风险评级(分类监管)结果分别为B类BB和B类BBB。
此外,2022年11月11日,银保监会消保局还约谈了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2022年三季度增长明显。项是近两年消费者投诉等,提出监管要求。
对于本次综合风险评级下调,中信信诚人寿表示,已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通报管理层,并按规定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报告。通知要求。 同时,结合通报内容和监管反馈的主要风险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在操作风险自评估方面,中信信诚人寿也承认,2019年以来,公司历年潜在风险事件有所浮现,监管检查导致的行政处罚数量有所增加。 在面临业务模式转型压力的同时,业务质量管理也面临着分支机构、业务员销售误导、业务真实性等方面的一定挑战; 综合评估,公司当前经营风险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严监管形势下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合规风险。 此外,销售误导引发的投诉指标超标、个别机构持续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
中信保诚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的基本目标,继续深化风险偏好传导机制,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设,突出管理人行为与基层机构管理,不断完善合规、内控、操作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
可以看出,无论是资产负债的高质量转型,还是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加强,现在都对银行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越感和出身等先天加成都在逐渐减少。
(智慧保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