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闽商界 来源:闽商界
2024-08-03 11:46:06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们人生中最大的投资。让父母们开始越来越早的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有效的进行育儿呢?
1、教育孩子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家长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其次,也说明家长比力爱“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原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
2、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克制比宣泄更重要。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
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外不合我们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了家长情绪的枪口上了。对父母而言,所谓的克制,就是制止“第一念头”。对待孩子“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讲的也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老实、温和、耐心。
3、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视细节。一位朋友在英国看见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子上公交车,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结果被奶奶叫了下来,奶奶要自己先走,还对小男孩说了句:“女士优先!”绅士教育大概就是这样从小培养的吧!
美国著名教师保罗·克拉克写过一本《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书,书中特别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好比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都是孩子发展中的细节。如果你没有时刻谨记教育孩子的责任,错过了孩子的发展关键期,后面再想教育就难了。
4、不能把交谈都酿成教育
和孩子的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怎样和孩子交流,不懂怎样和孩子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平时有机会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你都会和他说什么呢?
一位读初中的孩子告诉我,家长对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饭吃快点,吃完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你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吗?父母逐渐从孩子的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酿成说教、批评与斥责。等孩子到了13岁以后,甚至连批评的机会也不留给你了。
5、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教育,当众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往往后果非常严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掩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对孩子的表彰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孩子往往没前程;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狂躁。有智慧的父母不会对孩子严辞斥责,他们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6、制止用饭和睡觉时教育孩子
用饭是一种享受,是一次交流,是一场聚会。而美好的聚会,首先应该在家里面。一些孩子用饭的时候战战兢兢,吃得非常快,为什么快呢?就为了让家长来不及批评他。饭吃得太快对胃欠好,对食物的吸收也欠好,更谈不上什么餐桌礼仪了。而在孩子睡前进行教育,不光无效,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候,满脑袋都是这些批评的信息,经常做噩梦。
所以,让孩子吃好睡好,即使他犯了错,你也要找到一个更为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就是对孩子做善事。
7、制止消极教育
中国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缺乏从一件小事中体会快乐的传统,缺乏“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的认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绩”,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表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实验,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欠好,一件事情不合父母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
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敷、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实验、去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8、不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别,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教育孩子,最好就是针对他的“这个样子”进行。莫扎特五岁拉得一手好琴,七岁就会谱曲,那是莫扎特。
对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耐心地和他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不会对他人产生妒忌和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