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记者:王媛媛)、澎湃新闻、财联社
2月18日,海通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蒋超确认加盟中泰资管,并担任联席首席投资官。 同日,光大证券研究所原所长胡亚莉完成辞职。 机构人士称,胡亚莉或将前往东方红资管担任研究总监。
上述两位行业重要人物的辞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姜超加入中泰资管
18日晚,姜超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自己已被中泰资管举报。 今天下午,姜超陆续加入了中泰资管等一些买卖双方服务群。
姜超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业内人士猜测,他出任中泰资管可能与其恩师李迅雷有关。
姜超进入证券行业的第一站是国泰君安研究院。 当时,行业领先的宏观研究员李迅雷担任国泰君安研究院院长。
就在李迅雷于2011年离开国泰君安并于2012年加入海通证券之后,姜超于2013年加入海通证券。
2016年,李迅雷离开海通证券,加入齐鲁资产管理(“齐鲁证券”后更名为“中泰证券”),后担任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 截至目前,李迅雷虽然辞去董事职务,但仍在中泰证券工作。
当年,李迅雷的辞职也被报道导致姜潮辞职。 随后,海通和姜潮均作出澄清。 随后,姜超接替李迅雷出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但2021年,姜潮追随老师的脚步,去了中泰资管。
年薪千万的证券投资研究领域明星“元老”
公开资料显示,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姜超于2006年加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负责宏观及固定收益研究。 2013年加入海通证券研究所,担任副所长、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蒋超在职业生涯中多次荣获“券商界奥斯卡”新财富奖宏观研究和固定收益前三名。 2018年李迅雷和姜超,姜潮荣获新财富宏观经济及固定收益研究第三名; 2019年和2020年,姜潮分别获得新财富最佳宏观经济分析师第五名和第三名。
此外,姜潮还多次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 2006年在国泰君安工作期间获得新财富债券研究组第一名; 在海通证券工作期间,他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获得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第一名。 同样是在2014年,姜潮还获得了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第一名; 2015年,姜潮获得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 2016年获得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
值得注意的是,姜超辞去海通证券职务的消息在农历新年前就被确认。 据澎湃新闻报道,2月3日,记者从海通证券获悉,姜超已确认离开海通证券,并已完成辞职手续。
公开资料显示,姜超最后一次以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公开露面是在2020年12月2日召开的海通证券2021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上。
姜潮的去向已经确定,中泰资管给出的报价引发业界关注。 有媒体透露,姜潮在海通年薪千万。 中泰资管将提供怎样更具吸引力的薪资待遇,备受业界关注。 。
姜潮的接班人是谁?
值得注意的是,姜超的继任者是其徒弟、中泰证券原宏观负责人梁中华。
2月18日,梁中华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已重返海通证券,担任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毕业后,梁中华加入海通证券,加入姜超的团队。 业界称梁中华为蒋超的“得意弟子”。 在2月18日发表的文章中,梁中华也称姜潮是“带领他进入这个行业的导师”。 公开资料显示,梁中华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金融统计学学士学位; 2015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梁中华在蒋超手下从事宏观研究三年多,后调任中泰证券研究所,跟随李迅雷担任首席宏观分析师。
梁中华荣获2015年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6年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一名,2017年团队荣获新财富宏观最佳分析师第四名。
胡亚莉加盟东方红
就在姜超正式宣布加盟中泰资管的同一天,胡亚莉也完成了从光大证券的辞职。 机构人士称,胡亚莉或将前往东方红资管担任研究总监。
胡亚莉曾担任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早年曾在不同公司负责家电研究和新三板研究团队。
尽管在她辞职的消息传出之初,市场就猜测胡亚莉也可能追随前任领导前往中金公司。 不过,从结果来看,胡亚莉选择了去券商资管。
东方红资管,曾经的“标杆”公司,近年来也出现了重量级人物的离职:
2016年初,东方红资管董事长王广斌辞职,随后创立君合资本,主要投资一级股权市场。 2018年初,王光明的继任者陈光明董事长辞职,随后成立瑞源基金,布局自己的公募业务; 2020年5月,公司副总经理、公募投资部总经理林鹏辞职,随后成立私募基金和谐汇益资管。
三名高管辞职,市场一度担心东方红的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就在林鹏辞职一个月后,接近东方红资管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林鹏离开后,东方红资管的产品募集确实变得困难。 其他基金的新发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做基金的同时,东方红资管往往依赖母公司的支持,公司层面向销售人员下达销售目标,但募集成果仍不足。
尽管东方红资管一直声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人才队伍和体系,老人的离开将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
但胡亚莉的加入表明东方红资管也在寻求引入外部力量。
研究院高管转行投资管理
正在转型的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似乎受到了日渐式微的研究机构骨干的青睐。
除了上述两位原研究院高管转型资管之外,2020年9月,原国泰君安研究院首席战略官李少军辞职,前往国泰君安资管担任副总裁,兼任院长投资研究院院长、组合投资部联席总经理。 帝君研究院首席战略官由入行仅三年的90后新生代精英陈贤顺接任。
首席执行官和董事的职业道路选择当然有基于他们个人经历的独特原因。 但同时,行业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共性。
近年来李迅雷和姜超,证券研究机构发展下滑已成为行业共识。 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等诸多原因改变了证券研究机构的生态。 有时,知名分析师会离开卖方平台,前往买方。 其中,有不少分析师直言对卖方生态感到失望。 。
另一方面,券商和资管公司则经历了资管新规遭受重创的“至暗时刻”。 同时,随着2020年“一参与一控”政策的放松,券商、资管公司纷纷进入公募行业。 开放以来,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吸引投研人才加盟。
依托券商的资管公司不仅拥有投研能力和渠道资源的优势,海通证券也认为,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开展的背景下,券商资管部门还可以在自己的投资研究和产品创造能力。 为财富管理线提供专业公募基金产品,为自身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