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目前全国秋粮丰收近20%。 分作物来看,水稻已收获近30%,玉米已收获超过10%,大豆已收获近10%。 分地区看,西南地区秋粮丰收已超过50%,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已超过30%,西北近20%,黄淮海地区已超过30%。超过10%。
秋风吹来,稻香阵阵。 在黑龙江最大的水稻产县富锦,近260万亩水稻正在收获。
湖南省双峰县,20万余亩正稻已逐渐成熟。 各粮食产区正利用好天气收割水稻,确保粮食回仓。
为确保粮食丰收,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约育苗、建立粮食生产示范膜、推进农业种植机械化,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山东省日照市桥山镇的南涧小米也逐渐成熟。 南涧小米历史悠久,自商周以来就有栽培。 主产于南涧村及周边46个村。 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田地层层肥沃,非常适合种植谷子。
山东省日照市桥山镇种植户朱明艳:小米长势很好,籽粒饱满,颜色呈褐色。 这就是老人说的,有这样的小米,就意味着丰收。
今年山西省将继续推进马铃薯加工种植基地建设,种植面积由1个县扩大到11个县。 从收获情况看,全省11万亩加工马铃薯总体长势良好。
在新疆吐鲁番,今年54万亩葡萄获得丰收。 借助金融支持和产业整合,小葡萄已成为大产业。 实现金融资源、产业振兴、农民致富精准对接。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卡勒乡农民祖农·亚克福:我种了20亩无籽白稻,邮储银行发放了5万元用户贷款,及时解决了我的问题。
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渔场,2.7万亩广阔水域开网秋捕,迎来丰收。 抓大放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预计今年秋季当地捕捞鱼类约20万斤。
庆丰收,共享节日快乐
丰收节作为一个节日,当然也有喜庆的气氛。 各地举办精彩的丰收庆祝活动,让大家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在山东庆云,农民们跳起喜庆的秧歌,分享丰收的喜悦。 农产品展示区,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 活动现场,当地通知表彰了9名县级粮王和10名十佳农民工匠,鼓励更多致富能手在乡村振兴中担当重任。 近年来,庆云县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田园综合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小田变大田模式。
山东省庆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国辉: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农业强、乡村美的齐鲁乡村振兴模式和富裕的农民。
这两天,广东多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丰收节。 在珠海,一首原创主题曲《和谐珠海丰收年话》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三农”发展成果展示、农产品展示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及美食品尝等,多角度展示了珠海推进乡村振兴。 的丰硕成果。
珠海夏昌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国建:今年我们产量增长了20%,我们会继续帮助农民增收、做大产业。
23日上午,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信阳市石河区桃园举行。 农创市场内,不仅有渔节“第一鱼”拍卖、千鱼宴、趣味农耕体验、特色茶文化展示等十项活动,还设有12个丰收成果展示区。 “果王”、“菜王”、“粮王”等大优特农副产品也亮相。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城湖开始捕蟹。 今年,高淳区螃蟹养殖面积达到21.97万亩,全区已投放蟹苗2.32亿粒,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95万吨。 当地还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新场景,更好释放文旅市场消费潜力和活力。
感知历史印记,领略中国“三农”。 9月23日,2023年第二届全国农民集邮展在湖北应城启动,展示农业新气象、农村新变化、农民新风采。 自2018年起,中国邮政将于每年9月23日发行一套纪念邮票。
2023年第二届全国农民集邮展组委会秘书长刘剑桥:纪念邮票展现了金秋时节农民们欢欣鼓舞、欢庆丰收的场景,构成了一幅“庆丰收、享丰收”的美好画卷。丰收的喜悦”传遍全国。 图片。
谈收获·中国丰收图:金玉米“七十二变”
收获季节意味着丰收。 让我们去各地看看小玉米的“七十二变”是如何发生的。
秋天一到,来自东北的绿皮鲜玉米就像来自南方的大闸蟹一样,成为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金秋时令产品。 在地处黄金玉米带的黑龙江绥化,为了锁定玉米的新鲜度,四台收割机在田间同时作业,相当于160人的工作量。 在新疆和田,籽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穗迅速装满了粮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10万亩青贮玉米即将进入收获季节。 玉米青贮饲料又称“罐头草”,被公认为奶牛的优质饲草之一。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高原,现在是中国最丰富的主粮。 我国玉米产量第一大省无疑是“老大哥”黑龙江。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水网密集,气候优良,玉米植株昂首挺胸。 2021年,黑龙江玉米产量将超过4000万吨,远超以下省份。
每年九月,最先收获食用的新鲜玉米。 其味道香甜,新鲜度高,食用方便。 然而,普通玉米通常要到十月才能收获。 鲜玉米的品种很多,黄玉米味道甜,白玉米味道软糯,花玉米味道甜糯,黑玉米富含花青素河南一玉米种植地被500多人哄抢,营养价值很高。
与米粉相比,玉米膳食纤维高,热量低,饱腹感强。 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美味佳肴。 它的吃法不仅仅是煮、蒸、烤那么简单。 别看是一根小小的玉米棒子,却有十八种变化。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人们早餐通常吃一碗稀饭。 东北第一道铁锅炖的硬菜,少不了的就是锅边金黄的玉米面煎饼。 玉米面造就了山东煎饼的风味。 在中国西南地区,玉米面被加工成各种玉米煎饼。
玉米虽然好吃,但目前它最大的用途并不是作为口粮。 一颗一厘米见方的小玉米粒,其实蕴藏着很大的内涵。 在黑龙江,玉米也是精加工产业链最深、最长的粮食作物。 以绥化地区为例河南一玉米种植地被500多人哄抢,所产玉米93%以上为普通玉米。 玉米皮可用作饲料,玉米胚芽可用作玉米油,蛋白质部分还可用作玉米蛋白粉。 玉米最重要的是提取淀粉,淀粉还可以制成玉米糖。
总部记者魏文文:大家所说的赤藓糖醇可以说是玉米加工糖链中比较中高端的产品。 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很多人都吃过。 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零糖、零热量纯植物糖。
满身宝藏的黄金玉米,也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黄金之路。
抢丰收·克服天气不利影响“抢”丰收
今年夏收期间,面对恶劣天气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争分夺秒地实施补救措施,以“抢夺”丰收。
河南是我国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冬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 然而,今年麦收期间,河南省驻马店、南阳、周口等地遭遇罕见“坏雨”,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发芽。 河南省成立了600余支农机应急收割服务队,协调调度全省17万台轮式收割机、3万余台履带式收割机开展规模化收割。
用秋粮增产弥补夏粮损失,是河南确保全年丰收的主要途径。 在河南周口,为确保秋粮稳产增产,当地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搞好农作物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是玉米、大豆丰收的前提和保证。
据了解,今年河南秋粮面积保持在7600万亩以上,平稳增长,其中玉米超过5700万亩。
这两天,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水稻逐渐进入收获阶段。
今年8月以来,受台风影响,黑龙江省尚志市、五常市、延寿县等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导致部分农田遭受洪涝、浸水等灾害。 武昌市已有超过100万亩水稻被淹。 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洪水退去后,黑龙江动员各方加快复工复产,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除了少数地区因灾害停产外,黑土地上稻浪仍在翻滚。
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板街河子村农民佛晓光:我们村水稻大面积长势很好。 到九月底或者十月初,我们应该就能吃到今年武昌的新米了。
保丰收·政策支持有力多措并举稳产增产
今年以来,各地稳面积、增产,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粮食生产形势良好。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2923亿斤,位居历史第二位。 早稻产量和总产量实现双增长。 秋粮面积达到13.1亿亩,比上年增加约700万亩,其中玉米高产作物面积增加1300万亩。 大豆面积略有增加,大豆与玉米条带复合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
为预防和减轻秋粮灾害,国家累计安排资金37.1亿元,用于支持东北、华北洪涝、西北干旱等重灾区的防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4月,中央安排100亿元资金,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业投入补贴,统筹支持春耕生产; 同时,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全额成本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 今年,1105个粮食主产县全部覆盖,提高粮食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方面,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重点完成年度新耕地建设4500万亩任务农田改造升级3500万亩。 同时,大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研发和轮作休耕等工作,深入实施储粮工作。地面。
在粮食储存和技术方面,今年,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增产运动,重点是大豆和玉米。 建立了43个大豆技术集成创新中心、产区中心和分中心,按区域制定技术方案。 同时,选择200个玉米主产县开展高产示范。 目前,这些示范区玉米种植密度平均增加了500至800株,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崔江浩:今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投入52亿元,在各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国家。 全年共推广粮食增产技术2万余项,涵盖种子处理、集中育苗、灌溉施药、耕作施肥、干燥储藏、收获后加工等方面。
我们的收获,和谐美丽乡村新图景
丰收需要增加收入。 为了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过得更好,各地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眼下,正值白莲收获的季节。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的田野和街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荷花的海洋。 近年来,当地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立足白莲特色产业优势,引进当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专门任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打造有机荷花种植基地,弘扬白莲特色。 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这里的优质品种不断“走出去”,推广到全国籽莲产区,占全国籽莲种植面积的80%以上。 截至目前,全县白莲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惠及农民3万余人,增加农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发展特色产业。 黄泥塘镇地处乌蒙山脉深处,用电负荷大,电压不稳定,经常跳闸、停电,一度制约了发展步伐。 连日来,随着一条10伏电力线路的竣工,黄泥塘镇8个村已接入国家电网。 1200余名用户用上安全用电,农民工返乡在创业园开办果汁厂。 正在计划购买新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
为使黄泥塘全镇接入稳定可靠的电网,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已投资1.2亿元,建设10kV线路125公里,配备变压器122台。
贵州毕节供电局黄泥塘独立供电区项目负责人 陈志恒:我们每天要投入400多名施工和管理人员,四个月就完成了施工工作。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