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李白是皖南诗歌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他创作的皖南诗词150余首,清新明快,自然质朴。
安徽皖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采,历史上与众多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渊源最为深厚,并以大量名篇为皖南诗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李白在皖南所作的诗,能清晰考证的有150余首,占其诗集千首诗的六分之一。 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是关于皖南山水、人文的,或者与皖南的山水人文有很深的联系。 其中许多具有皖南韵味和韵味,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皖南诗歌的典范。 伟大诗人与山野神秘的地域结合所产生的诗歌,以及地域对诗人创作的影响,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拟先简单介绍一下李白的一些与皖南关系特别深厚的诗作,然后分析其风格特点以及与皖南山水人文的内在联系。 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李白皖南游历与创作
今天不可能一一弄清楚李白在皖南的具体行踪。 但一些重要的行踪仍可确定:1、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出峡,十四年乘船东行至金陵、扬州,途经皖南沿江各地。 ; 2、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奉唐玄宗圣旨进京,写下《辞童南陵入京》诗,证明李白曾以前已经在南岭住过; 3、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753-755年),长期滞留宣州,尤在秋浦一带,有“我已入秋浦,北地稀疏”等诗。三年”; 4、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李白南下宣城。 这一点可以用《崔宣城》、《虎行》等诗来证明(“逃往南国避尘埃……昨日作宣城客”);5、上元、宝应年间( 760年—762年),李白因为永霖王奴仆而死,获赦免流放后,投奔皖南当涂县令李阳丙,葬于青山。两个孙女留在当涂,说明他去世后,他的家人也在皖南。为了对李白皖南诗作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本节以重要风景名胜和县市为重点介绍他的相关作品。分布在空间中。
(一)“天门断楚河”——李白在当涂的创作
李白在当涂写下了40多首诗。 其中《望天门山》、《夜行牛渚》、《横江六诗》、《途中回石门故居》、《路上歌》等都是千古佳作。 《望天门山》第一句“天门断楚江开”,是从天门山河上游向下游看去。 东西梁山(统称天门山)隔夹江对峙。 当船沿航道从上游接近西凉山时,前方的河流被伸入河中的山脉所阻挡。 河水仿佛无路可走,船还得等船绕过去。 到了西凉山,前方豁然开朗,两山之间出现了一条宽阔的河流。 乘船游览,从山峦遮盖江面,到江水骤然显露,感觉就像是长江之水冲破了天门山的阻隔。 这就是顺流而下的体验。 这种体验当然是第一次路过天门山时最新鲜的。 这也是激发诗歌灵感的最佳方式。 因此,《望天门山》很可能是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首次沿长江东渡时所写。 它与《临庐歌》正是李白咏皖南诗的始末。
天门山下游不远就是牛柱基(采石场)。 李白的名诗《牛渚夜泊怀古》将自己与年少穷困的袁洪相比较,应该算是诗人比较早期的作品。 诗曰:
牛渚西江的夜晚,蓝天上万里无云。 登船望秋月,忆谢将军。 我也可以大声念诵,但是这个人听不到。 明朝,帆席挂起,枫叶纷纷落下。
他脑海中发生的事情发生在东晋时期:袁弘年轻时家境贫寒,靠航运、出租为生。 牛渚秋江月夜,在船上吟诵自己的诗,被镇西将军谢尚听到,大为赞赏。 从此,他的名声与日俱增。 这是发生在当涂牛渚的人文故事。 谢尚、袁弘打破了身份高低的隔阂,用文学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吸引了李白。 这首诗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事件,都受到了袁洪诗的启发。 牛渚清江月夜,往日的浪漫往事,在李白的笔下,有一种悠然悠远的感觉。 清代王士祯盛赞此诗:“诸色皆空,官如羚羊垂角,无迹可寻。” 这首诗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地步,不仅得益于李白的天才,也得益于牛渚清秋月夜的诗意环境和感人至深的历史传说。 一切都给了诗人灵感。
《横江诗六首》亦作于牛渚。 诗人用浪漫的彩笔表现了牛渚春潮的绚丽。 诗中反复强调了几个观念:一是“恶”:“河是恶的”、“暴风雨是恶的”、“恶风又来了”; 二是“渡”:“将要渡河”、“何处可渡”、“人今欲渡河”、“公无渡河之意”;一是“渡”。就是“愁”:“一江愁愁”、“愁杀陡帆上的人”。此外,诗中多处出现“风”、“浪”、“浪”、“浪”等词语。 ,使得过江风浪比八月的浙江大潮还要厉害。这样的描述意味着横江是他去“西秦”的最大障碍,他不禁担心,因为横江难其实这组诗也可能是李白的早期作品(晋官员称李白为“郎”),诗中的“愁”有点空,但不苦,也不深。他们说“横江为恶”,但他笔下所展现的景象确实可圈可点,“三天一风吹山倒,白浪高过瓦观阁”、“八月的浙江如此,波涛如山雪。”写得惊心动魄,真是对横江深情而热烈的赞美。
(二)《我家敬亭下》——李白宣州创作
宣州是唐代商州的一个大县。 有着丰富的六朝文化底蕴,商业和农业发达。 李白曾在此登上敬亭山、斜真楼,诗词屡屡受到启发。 宣州幕府有很多官员和幕僚。 李白在这里的个人交往比皖南其他地区要多。 他与前两位太守(一姓宇文,一姓赵越)以及宣城县令崔钦都有来往。 《四大臣与宇文太守巡敬亭……》、《赠宣城太守赵越》、《叛乱后留山中崔宣诚》、《河上复崔宣诚》等篇章,天宝末期,李白的好友崔成甫在宣城。 李白赠给崔成甫的诗多达六首。 李白跟随弟弟李昭,在宣州久居。 李白写有“赠其弟宣州刺史石昭”、“赠其弟宣州刺史石昭”、“赠其弟宣州刺史石昭”。 、“赠弟宣州刺史石昭”、“赠弟宣州刺史石昭”等诗。李白还写有《哭宣城及姬》等诗。 《搜好酿》、《哭宣城江正君华》、《赠宣州灵源寺中君公》等,表明李白还与宣城隐士、佛教僧侣、手工业者有过交往。南陵、泾县同为宣州属县,李拜天在包元元年(742年)奉旨入长安及安史之乱前后,均在南陵有家。南陵县人多次陪同李白出游并作诗,民间李白曾寄宿于武松山下荀老太婆家,也曾给荀崎、杜秀才等人赋诗。 在泾县,与崔文兄弟、王伦交往,写有《赠崔四虎文坤基》、《赠王伦》等诗。
李白在宣城的创作中,经常提到谢栾:“自家敬亭下赠崔司户文昆季,常随谢公作品。” (《崔世玉游敬亭》)谢濂于明建武二年(495年)任宣玄。 城太守任职一年多,留下诗篇近四十首,成为李白纪念的对象。 他的《秋登宣城谢灶北楼》云:“江城如画,山夜望晴空,两水间明镜,双桥落虹”。橘树柚树寒中挤,老梧桐秋色中,北楼谁思念你,风中谢你。 秋天的傍晚赠崔司户文昆季,登上北楼俯视,晴朗的天空下,山水环绕的宣城,宛如一幅画。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景物描写。 最后两句纪念谢先生,给如诗如画的江城赋予了贯通古今的人文色彩,使意境更加悠远。 《宣城斜镇楼送别校书舒云》与《秋登宣城斜镇北楼》画于同一地点,但风格却截然不同。 “谁抛弃我,就留不住昨天的日子;谁乱了我的心,谁就烦恼今天。” 前两句各十一个字长,表现了不为人知的悲愤之烈,心境的混乱,以及即将来临、无法阻挡的压抑情绪状态。 都说下面的忧愁、愤怒会进一步喷涌而出,但李白性格开朗、豪迈、轻松,广阔的风景不仅能引起他的忧虑,还能帮助他排忧解难:“风吹秋雁”千里之外,可为此住高楼。” 面对秋高气爽的天空,我有一种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心旷神怡的感觉。 然后他激发了自信心,思考自己和李云侃的才能与建安士人和谢韬相比。 最终还是要逃离这个世界,环游世界。 两首诗都提到了谢震楼,但同一个谢震楼却让李白的诗变得如此不同。
【李白与皖南】相关文章:
李白与杨玉环10-27
李白——《与幽人山中饮酒》07-21
李白游魂想象作文06-25
读《李白与杜甫》的感想03-01
李白与读书后的生活01-05
李白与王伦的哲学故事07-22
认识李白初中作文09-15
读李白、杜甫的感想07-22
李白和杜甫属于哪个朝代11-03
李白、孟浩然诗11-10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