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作者 | 朱丽娜 实习记者 尹晨
编辑丨孙朝义
图片来源| 涂冲
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主流趋势。 近年来,全球ESG资产规模大幅增长。 彭博行业研究显示,如果按照15%(历史平均)增长率计算,2022年和2025年全球ESG资产可能分别超过41万亿美元和50万亿美元,占预计全球管理总资产的140% 。 一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ESG投资持续升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在积极抓住机遇。 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在今年10月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绿色可持续金融,包括推动香港成为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等。
60万香港客户持有ESG相关资产
11月1日,中国银行香港个人数字金融产品部副总经理周国昌出席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大湾区绿色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机遇”圆桌论坛香港金融科技周。 他表示,中银香港客户持有的ESG相关综合理财总价值2022年上半年同比飙升24倍。预计香港有超过60万人持有ESG主题相关资产。
香港理财趋势显示香港金发局,ESG理财产品除了受到高净值人士的青睐外,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
周国昌透露,中银香港在存款、按揭、贷款、信用卡、投资、保险等方面不断增加绿色产品选择,并得到了众多客户的积极反馈。 今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首单零售绿色债券也获得2.2倍超额认购。 “所以整个市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正在增长。” 周国昌指出。
近年来,亚太地区ESG资产管理发展迅速。 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亚太地区ESG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3.3万亿美元。
周国昌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绿色金融领域已逐步确立优势,服务范围也逐步向周边地区延伸。 同时,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更多内地投资者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投资话题。
自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线以来,已过去一年时间,部分在香港上市的绿色债券也已纳入“南向通”的交易范围。 这为内地投资者通过香港投资国际绿色债券产品提供了新的机会。 新渠道开辟了。
香港“超级接触”
香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裁欧敬莲在出席论坛时表示,香港庞大的资金池和“超级联系人”作用将有助其打造亚洲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心。
他指出,预计到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金融投资需求将达到4500亿美元; 内地总体需求将达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需求的四分之一。 他强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也将在可持续金融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满足市场对相关资产的交易需求,10月28日,香港联交所宣布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旨在通过碳信用产品的交易连接资本与气候相关产品。
欧景林表示,金发局目前有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如何将中国内地碳市场与海外碳市场对接。 他坦言:“虽然中国的碳市场发展较晚,但它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也是最便宜的碳市场。”
2021年7月,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5亿吨。 2021年全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完成配额交易约3626万吨,交易额约11.67亿元。
建立适合当地市场的ESG研究框架
晨星数据显示,全球ESG基金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底的1万亿美元增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2.8万亿美元,增幅达180%。
嘉实国际资管CEO管子宏坦言,随着ESG投资逐渐成为基金市场主流,以欧洲为例,没有一定ESG内容的公募基金产品可能会在三到五年内逐渐被投资者抛弃。
他还在论坛上分析了“标准”和“数据框架”等问题。 他坦言:“我们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中国企业面临的ESG因素或者因素与海外企业面临的并不完全相同。”
他强调,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ESG的标准不同,对中国企业的研究不能拘泥套用国外的研究框架,而必须建立适合本土市场的ESG研究框架。
同时,仅仅依靠企业披露的数据可能不足以进行完整的ESG分析。 “我们搭建了一个爬虫系统,扫描公司相关新闻,转化为数据。”管子宏指出,这也是ESG研究可以考虑的一个工具。
近年来,香港不断加强ESG监管标准,特区政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香港金发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同时也带动ESG和财富管理人才的需求和流入。 管子宏还强调了相关人才的重要性。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离不开具有ESG专业知识的团队。 因此,对投研团队的ESG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欧景林指出,“绿色金融对于世界来说是非常新鲜的”。 因此,香港大学可以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入手,比如开设ESG相关课程。 去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宣布开办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理学士课程,培养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人才。
结尾
本期编辑蒋佩佩实习生梅乐轩
数百万读者正在观看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