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ka981 来源:ka981
2023-09-14 02:49:06
↑2021年1月6日,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封闭的大连海洋大学校园内,志愿者推着满载的三轮车上坡,将物资送往学生宿舍。 新华社发(大连海洋大学供图)
↑2021年1月7日,观众穿过华强北博物馆时光廊道。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华强北博物馆通过展览展示、科普教育、互动共享等形式,讲述华强北创业、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电子行业发展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021年1月8日,在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锡林浩特站,一名调车员在整理防寒面罩。当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1年1月15日,一头布氏鲸在广西涠洲岛海域捕食。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21年1月18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店镇贺家沟村农家窑洞里,路生梅跪坐在土炕上为瘫痪的村民乔爱芬义诊。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结业,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佳县从医。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坚持留在佳县为群众义诊。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1年1月21日,轨道除雪车载着工人缓缓驶出铁厂沟维修工队的车库。克(克拉玛依市)塔(塔都会)铁路是新疆塔城地区的交通要道。克塔铁路穿越“魔鬼风区”玛依塔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勒泰基础设施段额敏综合维修车间铁厂沟维修工队驻守在这里。他们24小时待命,负责铁轨维修养护等工作,保障来往列车宁静通行。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2021年1月22日,大熊猫幼崽在陕西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右图为2021年1月22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
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记者在江西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一张直击人心的照片:一位年轻母亲背上的巨大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11年后,记者找到了这位母亲,她叫巴木玉布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人。现在的她已经乐成脱贫,继续努力工作,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2021年1月24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事故中一名被困矿工乐成升井后双手合十以表感谢。2021年1月10日13时13分许,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回风井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2人被困。新华社记者 陈灏 摄
↑ 2021年2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拍摄的秦川牛。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2021年2月1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一集中隔离点,郑莹莹和儿子顺顺隔着玻璃门“比心”。郑莹莹是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医院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一处集中隔离点值守。除夕上午,6岁的儿子顺顺来到隔离点,给她带来了一朵康乃馨。因疫情防控需要,母子俩隔着宾馆的玻璃门相望,完成了特殊的“除夕团圆”。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扬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替女儿戴上了大红花,洒下泪水。黄文秀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时年仅30岁。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 2021年2月26日,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在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室萌芽。新华社发(张梓望 摄)
↑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2月12日,安徽援鄂医疗队队员周国红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右图为2021年3月13日,周国红到场武汉大学援鄂抗疫医护人员赏樱专场,在樱花树前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1年3月13日拍摄的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鼋头渚景区晨景。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021年3月23日,乡村医生张尚保走在出诊路上。在山西吕梁石楼县铁头村,只有一只手的张尚保每月都要翻山越岭入户巡诊,为吕梁山间的村民们送医送药,在这条山路上一走就是40多年。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3月5日薄暮,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甘俊超 摄);右图为2021年3月24日,“看夕阳的老人”王欣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内拉小提琴(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2021年3月24日22时,包罗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合作的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展示了人类首次“看见”的黑洞的偏振图像。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供图)
↑2021年3月29日在维护调养期间拍摄的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21年3月底,“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4月2日上午,台湾铁路408次太鲁阁号列车在驶出花莲县和仁隧道231米后、距清水隧道前39米处时,与滑落至轨道上的货车相撞,造成8节车厢全部出轨,49人罹难,逾200人受伤。这是事故现场。新华社发
↑2021年4月11日,在5633次列车上,彝族搭客带着的小猪从袋子里爬了出来。在成昆铁路上,如今依然风雨无阻地行驶着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5633/5634次列车,从普雄到攀枝花南全程共行驶11小时4分钟,沿途停靠26个站。“慢火车”票价几十年稳定,且远低于公路票价水平,已成为沿途黎民外出务工、求医就学、逢会赶集等的主要交通工具。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1年4月12日,在胶济铁路黄台站,中铁十局千余名工作人员经过6个小时的封锁要点施工,圆满完成胶济铁路至济青高铁联络线黄台站改施工作业。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21年4月15日薄暮,在天津市南开区,外卖骑手在风雨中骑行过马路。 新华社发(孙凡越 摄)
↑202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1976级无线电专业的学生和班主任谢宏毅老师(左三)在清华大学校园内边走边交流。2021年4月25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纪念日。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乐成。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乐成。这是西安交响乐团在发射现场周边海滩演奏。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2021年5月2日,游客在上海科技馆影院内观看球幕电影《大堡礁探秘》。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1年5月3日,李纯民前往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伊日乡崩日村看望1979年下乡工作时结识的房东一家。这是房东的大儿子泽仁多加(右)在家门口热情欢迎他。1979年,李纯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类乌齐县工作,自此与西藏结缘。2001年到2006年,李纯民每年都会向青藏铁路指挥部捐款。过去十几年里,李纯民几乎每年都要进藏开展助学活动。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乐成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乐成。这是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1年5月17日,麋鹿在位于湖北省天鹅洲长江故道边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掩护区内活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1年5月20日,在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新冠疫苗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对疫苗进行灯检。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021年5月21日,在陕西汉中洋县龙亭镇梁河村一处密林里,一只朱鹮为雏鸟喂食。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1年5月24日,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这是袁隆平的夫人邓则(中)在遗体送别仪式现场。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021年6月5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沙尔布拉克春秋牧场的牧道上,牧民带着驼队,引着牲畜向夏季牧场迁徙。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2021年6月6日,在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鸡西矿业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事故现场,被困矿工获救升井。6月5日12时07分,该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失事故,事故发生时有8人在工作面作业。6月6日20时许,8名被困矿工全部升井。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乐成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乐成(多图合成)。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2021年6月20日至21日,一对由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掩护区管理局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在野化放归后乐成繁殖出两只雏鹤。这是6月21日,丹顶鹤给雏鹤喂食。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肆行。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肆行。这是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2名旗手高擎党旗,1名礼兵手捧“七一勋章”,行进到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少先队员向“七一勋章”获得者献花,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2021年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向青少年致意。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国旗护卫队准备升旗。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合唱团在演唱。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国旗护卫队准备升旗。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1年7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里,一对江豚母子在水中游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1年7月10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游人如织。2021年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21年7月22日,在郑州市中牟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救援人员在积水的大厅内驾驶舟艇转移群众。新华社发(季鹏 摄)
↑2021年7月25日,工作人员在上海街头搬运因台风“烟花”被吹落的路牌。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2021年7月26日,在被洪水围困的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附近,医护人员抱着新生儿跑向救护车。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2021年7月29日,一名小朋友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中学长丰校区安顿点内吃晚饭。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1年8月6日,马维帅在“马塔留守儿童学校”教托管班的孩子们跳陕北秧歌。“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位于陕西省子洲县周家硷镇,开办人马维帅30年来义无反顾坚持办学。年近古稀的他,仍每天坚守校园,用炽热的爱心呵护着留守孩子们的童年。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1年8月10日,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高家焉村村民在观看露天电影。40多年来,三交镇电影放映队累计为村民们播放了上万部影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2021年8月13日晚,李世翔在宁夏银川市境内的三关口明长城考察后,结合资料在做条记。当晚,他在此露宿。2006年,李世翔开始系统地研究、寻访长城。他发现,一些隐匿在大山里的长城,在地图上并未记载。这些年来,李世翔在宁夏和甘肃多地寻访,也驱车去过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研究长城的条记写了三百多篇,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2021年8月22日,媒体记者在于重庆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智能财产展览会上观光裸眼3D展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21年8月26日,位于雅鲁藏布江畔山谷里的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昌果乡岗旦村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迎接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21年8月26日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拍摄的黑叶猴宝宝“大象”。刚出生的黑叶猴宝宝全身呈金黄色,两三个月后就会酿成黑色。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2021年8月28日,郑州市发布通告,对部分区域疫情风险品级进行调整,对封闭、封控区域全部解除。在郑州市二七区京广路街道,市民李静在解封后与多日未见的孩子亲密互动。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1年8月31日,在江西于都县仙下乡龙溪小学任教的朱森林和学生们聊天。2005年,朱森林从龙溪小学结业;2014年,他回到母校,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2021年9月1日在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温泊拍摄的星空(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这是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在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上覆盖国旗。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2021年9月2日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2021年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社会公布了三星堆遗址2021年5月以来的最新发掘结果。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1年9月14日,党员志愿者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南沙景区扶起在台风“灿都”中被吹倒的瞭望台。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乐成着陆。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宁静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1年9月20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上海动物园一只小熊猫准备吃“月饼”。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2021年9月23日,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文部乡文部南村村民开镰收割。文部南村位于当惹雍措湖畔,海拔4645米,这里的村民以“萨马卓”(半农半牧之意)为主,在藏北高原独具特色。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021年9月25日晚,在党和人民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这是孟晚舟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1年10月13日,受台风“圆规”影响,海口市美丽沙路附近巨浪拍岸。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2021年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翟志刚(右)、王亚平(中)和叶光富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21年10月26日,在新疆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的一处棉田里,棉农艾买尔·艾则孜躺在刚采下的棉堆里小睡。艾买尔·艾则孜一家种棉已有20多年。随着机械化种棉的推广,艾买尔·艾则孜家棉花的翻地播种、施肥打药、采收售卖基本都由机器完成,效率和收入明显提升。新华社记者 马锴 摄
↑2021年11月12日,医务人员在合肥市翡翠学校为小朋友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2021年11月14日,梁照满带女儿一起上晚自习。梁照满是云南省瑞丽市第一低级中学的数学老师。梁照满的妻子是瑞丽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本地发生新一轮本土疫情后,医院工作繁忙,妻子和梁照满都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女儿。10月18日,梁照满所执教的年级复课,他所在的复课教学点位于距离瑞丽城区数十分钟车程的姐相乡中心小学。为方便照顾,他把女儿彤彤带到了封闭管理的教学点。平日里,彤彤陪着爸爸“上课”,不满4岁的她很快学会了起床、叠被子、穿衣服。
梁照满说,复课后的工作很忙碌。女儿彤彤跟他在一起,让他感觉很温暖。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故宫午门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1年11月24日,护林员雷其元在山顶休息。雷其元是广西武宣县东乡镇屯应村的一名村级护林员,管护着约5800亩公益林。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2021年12月5日,在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江津长江大跨越施工现场,工人在长江上空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2021年12月6日,寻子14年、电影《亲爱的》原型人物孙海洋与儿子孙卓在深圳相认,一家人相拥而泣,14年骨肉分离终团圆。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澳门学生在收看“天宫课堂”。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2021年12月10日拍摄的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甸尾村水杉湿地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1年12月16日,工作人员对江村大墓出土的文物进行清理。江村大墓因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江村而得名。经过连续勘探及对大墓周边部门外藏坑的抢救发掘,基本确认这座大墓为汉文帝陵墓。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这是2021年12月16日拍摄的南迦巴瓦峰(手机照片)。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海拔7782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长矛”。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2021年12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工作人员开始点票。选举投票于19日约23时顺利结束。特区第七届立法会换届选举是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的一场重要选举。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2021年12月25日,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点隔离考区,监考人员在单人隔离考场检察考生信息。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