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来自奥飞寺量子位的 | 公众号
引发全球热议的LK-99争议告一段落后,国内一则资讯头条再次提及“室温超导”。
尽管人们对超导的热情并未减退,但随着它一次又一次被证伪,人们很难不对“室温超导”持谨慎态度。
本文以研究者的真实经历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为什么室温超导总是受到质疑”,似乎是一个评论。
但实际上这篇文章是在“讲故事”,主角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
正是这位学者在3月份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室温超导材料”,引起了场内座无虚席。
Dias团队声称,他们开发的材料是一种名为亚氨基(LuNH)的氢化物,据说在1GPa和21摄氏度下具有“超导特性”。
与LK99不同的是,Dias关于LuNH的论文发表后引发了广泛质疑。
该实验未能重现,作者拒绝透露产品制备的细节,还在其中添加了“有问题的数据”的注释。
这并不是迪亚斯的论文第一次受到质疑。 该团队此前曾发布过一种氢化物“室温超导”材料,但最终被撤回。
只有一支球队再现“部分成功”
此前的撤稿经历或许加深了人们的怀疑,但许多团队仍然试图重现迪亚斯的实验。
然而结果并没有达到迪亚斯的预期——这些复制实验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
论文发表两个月后,南京大学温海虎教授课题组发表论文指出,LuNH并不表现出超导特性。
与此同时,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对LuNH的“超导特性”进行了“造假”。
然而,有一个团队声称已经成功重现了迪亚斯的结果,但证据似乎并不充分。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团队发表的论文表明,在3℃左右观察到LuNH的电阻变化。
不过专业人士表示,仅靠电阻变化并不足以证明LuNH具有超导特性,更何况论文中只有四个数据点。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甚至表示,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接触不良造成的。
对于实验复制失败,迪亚斯的解释是这些团队“没有足够的样本,也没有进行足够的测试”。 不过,迪亚斯并未详细透露实验计划和样品制备细节。
不仅实验不成功,LuNH在理论层面也受到质疑。
罗马第一大学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家莉莉娅·博埃里告诉记者,一些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了Lu、N和H原子的各种排列,但未能观察到室温超导的迹象。
作者多次卷入学术丑闻
除了论文内容本身之外,迪亚斯的“学术不端记录”也可能是他被怀疑的重要原因。
据该杂志网站报道,今年有人指控迪亚斯抄袭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詹姆斯的博士论文。
据悉,迪亚斯的论文至少有6300个单词(约21%)与迪亚斯的论文相同。
对此,迪亚斯表示,确实有一些内容“没有明确标明出处”,但拒绝发表进一步评论。
迪亚斯被指控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和数据伪造。
其中包括Dias于2020年首次发表的《室温超导》论文(已撤回)。
但文章被撤回后,迪亚斯所在的罗彻斯特大学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支持这些担忧”。
无独有偶,迪亚斯在(PRL)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也被质疑造假。
PRL 委托四名独立审查员调查此事,调查结果“令人信服地支持数据捏造/伪造的指控”。
除迪亚斯本人外,这篇论文的其他所有作者都签署并同意撤稿,但迪亚斯仍然坚称结果没有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学术丑闻是否真实,还是隐藏着什么秘密,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家们对迪亚斯的研究越来越谨慎。
参考链接:[1][2]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