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4-12-19 17:46:17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实习生魏雅楠
临近年末,多个省份今年来高铁网络建设的“成绩单”已经揭晓。
从线路“上新”情况来看,2024年全国又新开通了10余条(段)高铁线路,山东、广东两个省份高铁总里程突破3000公里;浙江、四川成功跻身高铁里程2000公里梯队。
全国“市市通高铁”省份也迎来扩容。荆荆高铁的开通让湖北正式成为全国第9个实现地级市高铁全覆盖的省份;而南珠高铁南玉段也进入开通倒计时,预计年底通车,届时广西也将进入到“市市通高铁”新阶段。
整体来看,在经历三年的连续下降和去年的回升之后,我国铁路建设又迎来了一波新的热潮。2024年1—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预计今年全年将重回8000亿元以上规模,铁路投资额再回高峰。
目前,国家正组织编制新一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各地也在结合宏观规划和现存需求调整优化铁路新线路布局。在全国铁路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下,我国铁路建设正由高增长过渡到高质量、现代化的新阶段。
“市市通高铁”再添湖北、广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中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45036公里,相较2022年增加了2795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达28.4%,五年间增长了5.7个百分点。
2024年以来,全国又新开通高铁线路10余条(段),新增里程超2000公里。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个省份高铁运营里程超2000公里,分别是山东、广东、安徽、江苏、湖南、广西、河南、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川、湖北。相较2023年末,又新增了浙江和四川两个省份。13个省份中,山东、广东的高铁里程在今年首次突破了3000公里,位列全国省份排行榜的第1、2位。
作为全国高铁第一强省,山东今年又新开通了日兰高铁庄兰段、潍烟高铁两条(段)高铁。其中,庄兰段的开通标志着日兰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也为河南、山东两省提供了新的连通选择;而潍烟高铁则带动了胶东经济圈的进一步互联互通,打造“轨道上的半岛城市群”。
2023年,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中强调,山东省是促进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目前,山东仍有6条高铁线路在建当中,总里程超过1300公里。根据其规划,到2025年山东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400公里以上。
从高铁里程增量来看,长三角地区今年“上新”较快。根据12月4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已超7600公里,相较2023年末公布的数据又增长了500公里。
今年以来,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连接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备受关注的沪苏湖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目前已进入倒计时,从交通互联互通上带动长三角加速一体化。从省份来看,安徽今年先后开通了池黄、宣绩两条高铁,高铁运营总里程达2773公里,已赶超江苏;浙江开通了杭温高铁,再加上年底即将通车的沪苏湖高铁,总里程已突破2100公里。
四川高铁建设同样势头强劲。在2023年,四川就以466公里的高铁里程增量位居全国省份之首。今年,渝昆高铁川渝段和巴中至南充高铁正式开通,四川高铁里程突破2000公里。
在2018年时,《四川日报》曾发文指出,高铁经济效应发挥不足,成为制约四川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一大瓶颈。如今,四川正在着力补高铁短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在建高铁里程近2000公里,居全国各省份前列。
不仅是四川,一直被视为“高铁弱省”的山西,也在努力翻盘,集大原高铁全线进入开通前最后的运行试验阶段,将在今年底开通,正式开通后,太原至呼和浩特旅行时间将压缩至2.5小时左右,朔州市区将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山西高铁总里程也将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多个省份今年以来在高铁建设上表现突出。就在近日,正式开通的荆荆高铁让湖北补齐了“市市通高铁”的最后一块拼图,成为了全国第9个实现地级市高铁全覆盖的省份。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福建、安徽、江苏、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江西、湖北9个省份已实现“市市通高铁”。其中唯一实现了市市通时速350km/h高速铁路的省份是中部地区的江西。
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8月印发的《广西推进交通强区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该省份也将在今年内实现全区“市市通高铁”的目标。11月29日,南珠高铁南玉段已进入满图试运行阶段,预计年底具备开通条件。南玉段正式开通后,广西将正式进入“市市通高铁”时代,同时,广西高铁运营里程将突破2400公里,超越福建、江西、辽宁,居全国各省份第6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对于地方而言,“市市通高铁”有利于打破地域间的壁垒,促进资源的流通和产业的协作,进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目前,高铁网络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自中国2009年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以来,东部和中部多数地区铁路线密度逐渐攀升,但地域辽阔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仍不完善,高铁运营总里程、人均铁路线路拥有量仍待提升。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高铁建设正在提速,四川巴中、广西玉林、甘肃武威、宁夏石嘴山等地在今年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下一阶段,西部地区的高铁建设将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铁网络布局中的重点。
高铁建设迎来新热潮
近年来,有关高铁建设“降温”的讨论备受关注,多地前期规划线路出现调减,或是迟迟不开工。例如,湖北在2024年5月调减了包括武汉至贵阳高铁、武汉至南昌高铁、安恩张铁路、常岳昌铁路在内共7条线路。此外,西成高铁二线、兰渝高铁、成巴安高铁、南衡高铁柳南段、运城至三门峡高铁,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高铁、西韩侯高铁等,均暂无新进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高铁线路利用率不高,2021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其中暴露出地区高铁基建规划密集但部分线路利用率低的问题,由于旅客较少、车次锐减,甚至近乎闲置。
另一方面,高铁的盈利能力一直备受争议。根据官方报道,截至2023年底,全国仅有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六条线路盈利,盈利里程仅占全部里程的6%。
而今年以来,高铁建设迎来了又一波热潮。继全国铁路投资增速在2023年实现由负转正后,今年增长势头进一步上扬。根据国铁集团数据,2024年1—1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7亿元、同比增长11.1%。前11月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预计今年全年将重新回到8000亿元以上规模。
与此同时,高铁线路重大项目也传来好消息。新建宜昌至涪陵高铁(渝宜高铁)11月发布公告,预计将于12月底正式动工,这意味着全长2100公里的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铁)即将迎来全线开工,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通车。这条贯通东西的高铁大动脉总投资额约5600亿元。
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国高铁(含城际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左右,明年将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决胜之年。据相关消息,新一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等单位组织编制。根据修编初步成果,到2035年,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左右;铁路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城区20万人口以上城市铁路全覆盖。
由此可见,下一阶段的高铁网络建设将在里程更广的同时更加“下沉”,这也为各地完善和优化铁路规划布局提供了方向。
一方面,争取纳入“总盘子”的项目成为各地的优先级。例如,江西省发改委在今年初公开回复,正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武咸昌、景鹰瑞、昌厦(福)、长昌(九)、赣龙厦等5个重点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赣龙厦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省在《关于加快推动秦沈高铁二通道项目建设的建议》(第1492号)的答复中提到,秦沈高铁二通道项目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文件初稿。秦沈高铁二通道则是“沿海通道”中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能够畅通省域内铁路网络“微循环”的项目也被积极纳入各地规划。例如,湖北在今年提出,力争新启动武汉枢纽直通线、京九高铁阜黄段、花湖机场联络线3个项目。武汉枢纽直通线联络线并不长,但有利于畅通市域路网、解决运力难题,增强武汉枢纽的运输灵活性和通行能力。此外,广东也正在建设深圳—南沙(广州)—江门高铁、广湛高铁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为推动实现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的目标,能够畅通省域、市域内循环的线路规划得到各地重视,但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其经济性、利用率等问题的争议。在各省份不断织密高铁网络的同时,也应兼顾和平衡其中的效益,助力建设更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作者: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实习生魏雅楠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