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3-03-10 14:46:53又是一年"女神节",有关"她"的话题不出意外地再次成为热点之一。3月8日,女性收入水平、消费倾向、择业观等词条频频登上热搜。近年来,在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女性合法权益保障日渐完善的背景下,"她收入""她消费""她就业"均呈现出新趋势。
"她收入":月平均薪酬5年涨幅近20%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女性的平均薪酬为8689元/月,5年来女性月平均薪酬涨幅达到近20%,而男性仅上涨0.05%。同时,男女薪酬差距也在不断缩小,2019年女性比男性月薪低23.5%,2023年该数据缩减至12%。
"女性月平均薪酬5年上涨近20%,这个增速是非常快的,不仅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速,也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注重对女性权益的保障;另外一方面也和女性高学历人才占比较高有关。
例如,在女性权益保障方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完善政府相关保障措施。其中,对婚育歧视的规定覆盖了从招用、薪酬待遇、职业晋升、培训、辞退解雇等整个工作过程。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也不得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
在教育方面,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49岁人口中,虽然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在总体上相差不大,但大专和博士学历的男性占比高于女性,而本科和硕士的女性占比高于男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认为,女性平均月薪酬的增长,也与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关,"目前需要更多知识型岗位,而非传统的体力劳动岗位,这就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条件,就业机会的增长必然促进收入的增长"。
"她消费":崇尚高质量消费和生活
收入的增加带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消费,包括购买想要的东西,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等。
在旅游消费方面,相较于男性,女性有着更强的出游意愿,且追求更有品质的旅游体验,这已成为旅游市场复苏的关键推动力。从携程最近发布的《2023"她旅行"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来看,2023年开年以来,女性整体旅游订单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4倍,整体旅游消费均价高于男性近一成;跨境旅行放开以来,出境订单占比较男性多6个百分点。
在线上消费方面,女性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基数,还拥有高消费意愿。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移动互联网女性群体活跃用户数达到近6亿,而从线上高消费意愿和高价产品(2000元以上)的消费能力上看,女性依旧远高于男性。
具体到购物平台来看,一份来自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女性消费报告》显示,京东女性全年用户消费增速领先男性5.51%,成为引领消费的主要增长力量,其中营养保健、珠宝首饰和服务消费增速位居前三,养护增速领先美妆,充分显示了女性"深度悦己"的消费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女性也正成体育消费市场新主力。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秘书长助理焦妮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联合会的抽样调研显示,在疫情引发的居家健身潮流中,女性成为消费主力军,女性平均体育消费在疫情期间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女性在购买健身卡、私教课程、运动App会员等方面的消费均有显著提高。
"女性在消费市场的表现不仅反映出其较高的消费能力,还反映出女性越来越崇尚高质量消费和生活的理念,与女性相关的一些企业如医美等领域近年来市场业绩十分可观,这也说明未来的知性女性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必然会带动新的消费趋势和潮流。"陈建伟分析称。
"她就业":最向往健康医疗、金融和新能源
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背后的支撑是就业。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面向职场选工作,中国女性最关注的前三项是工资待遇、就业机会和权益保护,相对男性,她们更想踏实一些,能有安全感,在工作稳定性这一选项上高出男性2个百分点以上。
未来五年,她们最向往的工作领域是健康医疗、金融和新能源。在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养老产业和短视频/直播/自媒体这四个领域,女性的选择也比男性多了2个百分点以上。
对此,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表示,"这些领域本身就和行业发展态势紧密相关,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行业,不仅可以吸纳广大的就业群体,薪酬待遇也相对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灵活就业方面,女性想开网店比例高达43.16%。陈建伟认为女性倾向于开网店的逻辑很好理解:"开网店的本质是利用了数字技术,能够很好地获得规模和效益,而且工作时间灵活,就业的机会成本和其他影响相对较小,还可以兼顾家庭生活,避免一些职场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综合来看是性价比较高的选项。"。
另一组统计数据也非常有趣:南方女性想开网店的比例高于北方女性近6个百分点。王鹏认为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点:第一,南方整体经济水平发展较快,市场经济条件较好,具有相对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和职业理念,数字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第二,与南方产业种类密切相关,南方轻工业较为发达,适于开展电商运营的模式;第三,这也和南北方人的"生意头脑"有一定的关联。
此外,按照女性就业的愿意和实际情况来预算,不久的将来,女性也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1.91亿人;疫情之后,借助数字平台参与就业、灵活就业人群快速增长,按照平均每年新增1000万新就业岗位的速度计算,到2025年,数字经济就业将占到就业人数34.5%,按照女性自然占比49%,预计中国数字经济吸纳女性就业人群将达到1.2亿人。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