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3-03-01 09:07:48华夏时报 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作为市场走势重要风向标的货币政策四季报出炉。
近日,央行对外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对通胀压力、居民消费等热点话题做了详谈,并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去年全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成效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所取得的成果。
对于我国通胀形势,《报告》判断,预计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总体上央行对全球经济的研判仍不乐观,对于国内经济则更有信心,但储蓄向消费转化、房地产、地方财政等领域的不确定仍强,货币政策还未到调整阶段。
“助力提振信心、扩内需仍是当前主线,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为政策主要发力点。但随着疫情冲击边际消退、经济恢复向好、融资环境改变,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在逐渐收窄。” 温彬认为。
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
“2022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0%,PPI涨幅逐季下行,全年同比上涨4.1%。过去五年、十年我国CPI的年均涨幅维持在2%左右,在内外部挑战中实现了难能可贵的物价稳定局面。”央行表示。
不过《报告》指出,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报告》同时提出,对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
“通胀方面,本次《报告》基本表述与三季报类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此次《报告》对潜在通胀压力的措辞较为缓和,但对潜在通胀风险继续保持警惕。“主要是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常年水平,国内物流运输畅通,工业产能恢复等,物价稳定基础坚实。”
周茂华认为,在国内物价温和可控情况下,货币政策重心仍是稳增长、稳就业,物价对政策影响有限。但在海外通胀继续维持高位,地缘冲突干扰供应,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仍远高于常年水平,加之国内需求复苏等,需要对潜在通胀压力保持警惕。
对于后续通胀上行的风险,中信期货固收组张菁在研报中指出,央行主要关注一则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二则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可能对未来工资变化产生影响;三则各方面政策累积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四则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较为顽固,海外高通胀也可能通过生产、流通等环节向国内传导。
“要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央行强调。
消费复苏不确定依然存在
与三季报相比,在四季度《报告》中,央行对今年的消费表现进行了展望。
央行认为,在今年制约居民部门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包括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消费场景将得到拓展;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也能够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另外各地的促消费政策效果或将逐步显现。
不过央行也表示,消费复苏的不确定依然存在。
“疫情三年居民收入放缓,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转化为消费尚待观察,未来疫情演进的复杂性也需关注。”央行称。
“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导致‘不便消费’、‘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上升,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存款高增,消费、地产等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温彬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2023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仍处于高位。
由此可知,如何促进高额储蓄最大化向消费转化,并保持房地产、地方财政等关键领域的平稳运行,仍是当前经济修复的重中之重。
“此次央行设立专栏分析消费,指出2023年需要短长结合、综合施策,进一步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并加快完善新市民和农民工的社保覆盖、失业和社会保险的全国调剂统筹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中长期因素。”温彬称。
中信证券研报则认为,中长期看,我国居民消费要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来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当前还处于经济回暖初期,不确定性犹存,央行大概率不会主动收紧,货币政策还未到调整阶段,助力提信心、扩内需仍是主线。”温彬坦言。
王青认为,《报告》强调“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未再强调“一段时间以来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这表明央行对消费需求大幅反弹和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等因素推升通胀的担心有所缓和,同时也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还有较大空间。
“另外,经历上年大规模退税、理财产品大规模赎回等特殊因素推高M2增速后,今年该指标有望走出温和回落势头。”王青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