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9-10-14 20:50:33最新发布的《中国慈善法2018年实施报告》显示,2018年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总筹款额超过31.7亿元,同比增长26.8%。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人次超过84亿。
不过,在公益众筹背后,个别患者的家属为了获得公众和平台信任,不惜夸大病情、编造事实,‘掺假’事件时有曝出,各类‘诈捐’案例屡见报端;此外,大笔救助资金,不少代写催泪弹故事、虚开病例的黑色产业生意也兴起了。
事实上,随着公益众筹日益发展,以及企业推广的不断加码,可以预期未来使用公众后水滴筹的“中等收入”群体还会不断扩大,黑色产业也时隐时现。此举会否影响水滴筹等公益众筹等平台的公信度?会不会伤害“线上爱心”?最终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公益众筹的信任危机
前不久,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出血,随后,其家人在水滴筹平台发起众筹,众筹金额100万元。
不过随着媒体和网友挖掘发现,吴鹤臣的家里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脑出血这样的病也有医保,为何需要众筹100万元,质疑其家人骗捐。对此,吴帅的妻子发布微博回应称,目前已关闭筹款。网友质疑的两套房都是公租房,无法出售。家中有瘫痪病人,日常出行比较麻烦,因此车也不能卖。自己并不存在骗捐行为。
“水滴筹”平台则表示,有房有车也可以发起筹款,平台曾与医院方面进行过沟通,但医院称病人正在治疗中,无法给出具体的医疗花费。距相声演员吴鹤臣脑出血众筹100万被质疑诈捐仅1个多月杭州萧山一女子称父亲患有胃癌,众筹20万元,但之后被网友扒出在微博炫富,其家人购置了50万的跑车,使“公益众筹再次陷入”诈捐风波。
事件发酵后,尽管官方及时回应称,将所筹款8547元退还捐款者。但这个号称爱心众筹,帮付不起治疗费的大病者渡过难关的平台,还是又一次刺痛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对于当下的频繁出现的公益众筹诈捐到情况,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和网民。市民赵女士表示,这种大病公益众筹本来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这类炫富消费大家同情心的人。赵女士表示,经过几次这种时间后,她已经不在平台上为陌生人捐款了。
也有网友建言:“哪能一退了之,没发现就闷声发大财,一边哭穷诈捐,一边享受跑车名包。这样骗多了,人们的善良就这么被耗尽。对于那些真正有急需帮助的人,没人再愿意伸出援手了,就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
事实上,但由此引发的多起“骗捐”案例,让许多人在朋友圈刷到类似的筹款信息时,心中难免蒙上一层阴影。
在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随机采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不少人都十分反感在朋友圈里转发众筹治病的链接。“因为我们知道,里面内容无非是家里多穷,病有多严重,需要大笔的钱。为了活下去,只好放弃尊严。但是,我们并不能从文字里判断,上面写的是不是真实的情况。说不定,对方只是伪装的穷人呢。”市民李先生坦言,他现在看到这样的朋友圈直接就屏蔽掉。
“验真环节”成痛点
为何公益众筹频频暴雷?事实上,除了用户个人信息无法审查之外,众筹中的“故意夸大病情提高捐款额度”,众筹后的“钱款去处不能追踪”“钱款是否滥用”,平台都无法做到监管和审查。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平台对于个人众筹发布的流程设计,仍然基于用户的自愿披露之上。
此前,针对德云社吴鹤臣筹款案例的声明中,水滴筹的回复就表明,目前整个行业对于车产、房产、存款等家庭经济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实途径。
水滴筹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负责人表示,平台对患者的身份、病情等信息进行审核,要求求助人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公示房产、车产、医保、商保等各项信息,由求助人社交网络的亲朋好友自行决定是否要予以帮助。
通过水滴筹的回复可以看出,一旦通过初步审核,平台之后可以允许用户在社交网络传播筹款,这时候再进入复审环节,这其中涵盖了社交审核的一些手段。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社交审核”能起到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在陌生人捐款中,如果患者不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捐款人很难辨别其中的真假。
一位曾在公益众筹平台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众筹项目发出后,如果接到别人举报的话,我们可能会去核实。但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举报,我们是不会核实的。
对于当下越来越多家庭条件较好的用户也开启大病公益众筹,水滴筹相关负责人对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表示,水滴筹是一个为大病患者提供个人求助信息发布服务的免费互联网平台。
“贫困也是相对的,对于绝对困境中人,自然需要帮助。但一些中等收入人群,在面对突发情况下,在熟人社会情境下的个人求助的逻辑,就是大家不希望他们被困境逼上绝路,因此事生活急剧恶化,还能够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而已。而不是等他卖房卖车一贫如洗之后,才帮助他”。上述负责人坦言。
在法律界人士看来,尽管从法律层面看,平台本身并不担负核实个人筹款信息的责任。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表示,2017年8月民政部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其中只规定了慈善组织在开展公开募捐时涉嫌违法违规的惩治措施,并再次表述,个人发布筹款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记者看到这句话也被放置在水滴筹等平台的表单中。
被黑产侵入的公益众筹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水滴筹等众筹平台,筹款人如要发起众筹申请,正常程序需要填写相关个人信息,最重要的便是患者详情介绍,以及上传患者的医疗材料,比如诊断证明、住院证明、检查报告等相关信息——在大众眼中,这些独一无二的证明材料,是极为重要且无法被怀疑的。但这恰恰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因众筹平台出现的黑产生意非常活跃:包括“代写筹款描述”、“代开病例”,以假资料通过平台审核,低价邀约群内用户帮忙进行实名验证并分享链接,最终筹集金额提现后,不提供善款流向的明细。
有知情人告诉记者,除了众筹平台会教发起人写文案外,发起人还可以在网络上付费找代写机构帮忙写博人同情的催泪文案。在网上搜索“大病众筹文案”,结果出现大量公益众筹筹款代写等链接,标价收费从1元到几十元不等。除了文案代写,记者还发现,在众筹平台占比最高、需要重点提交的患者医疗证明材料,同样可以造假。记者通过QQ聊天平台查找关键词发现,专门有人在提供虚假的患者医疗证明材料。
实际上,在各家平台相继爆发出诈捐的情况下,水滴筹等众多公益平台也发布的整改措施,如加强与医院的直接沟通,通过向医院直接求证或实地了解,验证相关病例的真实性;加强材料审核力度。例如通过增加视频验证环节,并联合警方坚决打击购买假病历行为,对虚假信息实行“先行赔付机制”等等。
腾讯公益平台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目前在捐款监管航,平台就要求公募组织方监督项目,每3个月发布项目进展,按自然年发布财务披露。这些进展都会展示,有些可直接推送给捐款人,接受公众的公开化监督、举报。任何捐赠人、爱心网友都可以向腾讯公益提交举报、投诉,提出自己的监督。
在多位互联网分析人士看来,当下审核机制不完善、文案代写成黑产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但公益众筹平台,无论是其自身审核机制还是对其资金的监管也应继续完善,在线公益事关公众利益,要加强对从项目发起到筹款去向的全流程监管。
对公益“众筹”进行强“监管”
针对时有曝光的网络公益众筹“掺假”和“诈捐”案例,李旻律师表示,公益众筹平台本身的定位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但是并不意味着对众筹发布者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可以不闻不问,应当制定相应事先事后规则就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充分且必要的审核,如果由于未尽合理审核义务导致他人经济受损的,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他建议,平台应进一步出台细则标准,在项目审核、流程监管、善款使用等方面进行立法规范,明晰各方责任,让众筹治病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
李旻表示, 一定加大对失信求助人的惩戒力度,对于有意隐瞒个人财产信息者,除了叫停众筹、追回善款外,更要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列入诚信黑名单。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实际上,为进一步规范网络募捐,民政部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为平台规范建设列出“施工图”和“说明书”。日前出台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细化了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尤其是网络募捐信息公开的要求,已经在9月1日起实施,维护社会公众知情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亟需出台相关条例以明确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准入资格。具体而言,对于建立初期的平台,主要以备案的形式进行规范,避免对平台的发展造成阻碍;对于发展趋于成熟的平台,主要以核准的形式进行规范,严格监督平台的发展,适当淘汰发展偏离轨道、信用不足的平台。同时要广泛引导公众和媒体参与对众筹平台的监督,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独立审计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监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