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9-09-29 15:53:08一条ESPRIT(思捷)的长款连衣裙997元,免单了;39.7元的宝马车上的配饰免单了;34.9元的多芬沐浴露免单了……武汉拼多多“免单达人”一年免单的商品价值达三四千元。
从全家一起拼多多到全城、全国一起拼多多,社交+电商裂变欢乐、共享购物的同时,成就了中国三甲的电商巨头,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吸引力法则?
“入坑”三年
全家老小朋友圈里都是拼粉
家住武汉硚口古田三路融侨锦城小区的刘先生,是武汉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热爱生活,喜欢交朋友。他“入坑”拼多多3年,现在,从老婆、孩子到父母、岳父母以及身边的朋友都成了“拼粉”。刘先生的家里,从床单、卫生纸到房子装修买的床、桌椅、洁具以及电扇、灯等都是从带有“拼多多”LOGO的盒子里拆出来的,就连窗帘定制也是在拼多多上下的单。
算下来,一年,刘先生在拼多多上的花费已高达数万元。成为月卡用户后,他开始享受各种免单和免费试用、一折买大牌、月卡精选等福利,一年下来,免单商品金额高达三四千元。
从刘先生展示的免单特权清单上看,他俨然已成功摸清楚了拼多多的“套路”。拼十几单,就免一单,还可以用“加速”(拼一单计4单)来凑单,当然,他凑的单基本都是家里用得上的实惠日用品,比如牛奶、蔬果、换季时新购入的家人衣服等。
为了把“免费试用”的无线智能吸尘器收入囊中,他发动了全家老小,还将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顺利超越13000多人,拿到了吸尘器。
刘先生说,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数个“拼友群”。群里,拼友们相互助力拿好货。有趣的是,拼友群里的群友遍布武汉甚至全国,不仅包括刘先生公司的业务伙伴、上下游供应商,还涵盖了他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的一大波“发小”“死党”。
刘先生自称是拼多多的“钻石级”粉丝,但逢饭局,他必要跟朋友一起打开手机,聊拼多多。哪个朋友没有下载或者还未开通月卡,他就超级“鄙视”地说:“你到底会不会生活?”
有趣的是,一顿饭下来,大家纷纷放下筷子,开始互推好物,拼起来了。
刘先生笑言,拼多多的裂变“威力”很猛,比他做项目策划推广的效果要好多了。
通过分享社交
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刘先生不是第一个“入坑”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入坑”的。拼多多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们从自己家里开始分享快乐,接着将乐趣撒播全城、全国。
不久前,拼多多发布2019年Q2财报,单季度表现亮眼,营收72.90亿元,平均月活用户数达3.66亿,年活跃买家数更是达4.832亿,增速惊人。2019年,拼多多成为全球苹果用户下载量最大的中国应用。App Annie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拼多多继续稳坐App Store中国地区下载榜榜首。
拼多多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来解密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吸引力法则。
大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法则之一。拼多多是典型的大数据流量平台,并且也是当下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比较前瞻的模式。拼多多利用技术智能化调配流量,形成了用户和服务及产品之间的匹配,为用户展示喜欢的商品,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实现匹配,在AI时代有五个元素发挥作用,分别是场景、用户、计算力、算法和大数据。对拼多多来说,场景就是购物。拼多多和传统电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后者是搜索式购物,考验的是消费者的当下需求和头脑中的商品库。而拼多多是通过分享、游戏等互动性更强的社交等方式。比如:你发现拼多多上有重庆的涪陵榨菜可买,分享给我,我本来可能明天甚至下个月才买的,但因为你的分享,我们今天就一起买了;搜索在拼多多中不占重要位置。
休闲娱乐沉淀
大数据反哺生产端
此外,在移动的时代,在拼多多上购物也是多乐趣的休闲娱乐过程,拼多多让“玩”出的大数据来反哺生产端,以降低成本,惠及消费者是另一重要法则。
比如在等地铁的时候或者在睡觉前,可能并没有很明确要买什么东西,只是来拼多多上逛一逛,打开App,看到好友买了一个东西,觉得很不错自己也下单了,这就是场景。在不同场景里进行消费,就会沉淀丰富的数据。
海量数据传输到云端,算法就会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这种分析通过搭建数据中心,通过计算力就可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指令,例如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景向用户推荐商品。一旦聚集了足够多的用户后,会产生很多正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用户的正循环,会产生裂变式的效果。这些用户的需求,会“人以群分”,长时段的、分散的需求,被归集为短时段的批量需求,这些需求就是确定的订单,反馈到生产端那里,就能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形成让利空间。同时,因为这种裂变式的归集订单方式,极大降低了平台运行成本,也使得商家有空间同时让利给生产商和消费者。
拼多多正在探索更多的通过“拼”或游戏交互的方式来让子系统之间交换信息,一是可以把长周期的分散需求,归集为短周期的批量需求,一是可以通过裂变式的分享和传播,迅速让小众产品广为人知,激发深层次、多层次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