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9-02-15 22:30:32通过手机APP去下单,会有专业的护士上门,提供打针、输液、吸痰、导尿等十多项服务——2018年6月,山东济南、陕西西安、福建、成都等地兴起的“共享护士”,让共享经济在护理领域得到了延伸。
然而,在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价格高昂、医疗服务质量难监管、护士人身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共享护士”的出现也曾引发诸多质疑,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当时曾回应称,将结合各地探索“共享护士”的做法经验,引导规范发展。
如今,相应的规范终于来临。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6省市开展试点,同时明确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和管理规范等多项内容。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20个网约护士平台,如医护到家、金牌护士、U护等。对于上述出台的方案,多个网约护士平台负责人向时代财经表示,这意味着国家从政策层面开始明确支持网约护士,并对这个行业做出了相应规范,将利好整个行业的发展。
“共享护士”遍地开花
实际上,“共享护士”并非骤然间出现的新事物。3年前,通过提供手机号、完善个人资料、上传执业证书,本在北京和美妇儿医院工作的路平平成为了一名“共享护士”,每月保持两三单的接单量,在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的同时,每单抽成几十元,她的收入也微微有涨。
自2014年9月,由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开发的全国首个居家专业护理APP平台——“U护”上线以来,同类型的平台应用陆续冒上线,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有近20个网约护士平台,并呈现从北京、广东等先发地向全国拓展之势。
登陆上述部分平台发现,这些平台提供的护士上门服务大同小异,大致可分做两大类别,一类是打针、输液、静脉采血、换药、拆线、雾化等基础护理服务,另一类则是保胎针、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等母婴护理服务。
对于这类平台的迅猛发展,路平平也深有感触。为了方便接单,她先后又注册了另外两个网约护士平台,但仍感觉接单难。“在北京用这些平台的护士太多,有僧多粥少的情况,”她指出,由于订单无论远近,其价格是一样的,但是平台上的很多订单位于较远的郊区,出于成本考虑,很难接到合适的好单子。
她还发现,在其老家河南郑州等地,也逐渐出现了“共享护士”这一业态,不少老家的护士朋友都已经用上了这类型平台,“在老家那边,护士资源相对更紧张一些,注册后很容易接到附近的单子,是对(护士)日常收入的补贴,”她补充说道,主要是年轻人为老年人下单居多。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许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左右。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副会长吴育雄也向时代财经表示,护士上门是趋势,因为有大量病人需要居家康复,同时,社会上还有大量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若是这两部分人都选择住院,将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同时,居家康复、养老可以提高病人(老人)的生活质量。
重点关注“两个安全”
不过,尽管“共享护士”这一业态发展迅速,不少医疗机构的护士仍抱观望之态,即便是已经加入的路平平也表示,不管是“共享护士”还是“网约护士”,这样的说法充满了戏谑,是对其工作的误解,“家庭护士”这样的称谓比较准确。
多位公立医院一线护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已经听说了这一模式,但并未尝试。“这一模式非常新颖,能为患者提供便利、增加护士收入,但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隐患,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服务的质量该如何保障是我所最关心的问题。”山东一护士曾在去年6月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如是说道。
而这也是本次《方案》试图着重解决的问题。在2月13日的国家卫健委例行发布会上,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指出,试点最关键的环节是两个安全的问题,一个是护士到这些老人家里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他们本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另一个是医疗安全,护士到了患者家里去提供的这些医疗护理的服务,一旦发生了不良反应,患者的医疗安全如何保障。
对此,他指出,《方案》首先明确,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这种服务,而是要求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让护士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从医疗安全上来说,并非所有的医疗护理服务均可在患者家里开展,需探索能够开展的这些服务项目和范围。
“比如有一些压疮的简单处理,还有胃管的处理,在一些是有限的范围提供上门的护理服务(是可行的),还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展,必须还是要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的人员。”他说。
对此,吴育雄也认为“共享护士”、“网约护士”涉及到一个关键点——是病人网约护士还是医疗机构网约护士?在他看来,两种模式存在质的差别,前者由于没有医生参与、缺乏连续性,因此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而后者则由于对医疗护理质量负责人的主体是医疗机构,护士上门服务执行的是医嘱,在医疗机构的医生和管理人员监督下完成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有保证,同时雇佣护士的主体为医疗机构,也无须担心上门服务的人身安全。
据了解,“U护”采取的便是上述后种模式,病人向平台提出服务申请,平台把病人分配给线下的合作医疗机构,机构医生核对注册信息、完成医疗风险评估后下达医嘱,制定护理方案,此后病人方可预约护士上门。目前,与“U护”达成合作的医疗机构已近80家。
“医护到家”执行总裁王雨飞也告诉时代财经,2017年,“医护到家”成立了自己的医疗机构——芝麻护理站,这也是经卫生部批准的首家护理站,该平台依托其医疗机构进行派单,同时,平台设置了严格的审核机制对订单信息、护理风险程度进行审核、评估,审核完毕并与用户电话确认再进行派单,这一流程也通过了国家ISO-9001认证。
另外,在《方案》中还要求,试点医疗机构或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当按照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
王雨飞介绍称,为了病人和护士的更高保障,“医护到家”对用户及护士均免费投保三重保险,即中国人保(PICC)提供的意外综合险、中国平安提供的第三方护理责任险及美亚专业医则险,未来“医护到家”将会继续加强风险把控和管理机制。
全国推广前有问题待解决
按照《方案》中的时间表,6个试点省市应于2月25日前向国家卫健委报送实施方案,时代财经从广东省卫健委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广东省正在制定详细方案,尚无具体细节披露,完成制订后将适时向大众公示。
另据新京报报道,上海卫健委目前正在制定详细方案,将探索限定上门服务的项目,选取可靠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来控制风险,另具体服务项目仍在研究,但已基本确定,主要提供安全性高的服务项目,如家庭褥疮护理、中风等康复护理。
而一直走在“共享护士”业务相对前列的北京,这回在具体规范形成上又赶了个早潮。据新华社报道,北京目前打算在朝阳区进行试点,也正在向其他区征求意见,如意愿强烈、条件成熟也可纳入。
实际上,去年12月26日,北京卫健委联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关于发展和规范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的通知》,就互联网居家护理的服务资质、服务范围、服务过程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同时还列举出了25项允许开展的服务项目。
对于此次各省市即将出台的具体实施方案,王雨飞和吴育雄都表示出了期待,他们均认为,目前国家卫健委出台的《方案》对其平台应用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规范,利于保障护理服务质量、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保障护士上门人身安全等。
根据《方案》,本次6省市试点工作将持续至2019年12月底,至于届时会否全国推广,不少专家均表示出了乐观的态度,但时代财经梳理发现,要在全国范围推广“共享护士”,首先必须解决护士多点执业问题。
据了解,目前仅有北京、天津、广东作为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地区,可进行护士区域化注册试点工作外,其余绝大多数省份的护士尚无多点执业资格。然而,“共享护士”势必要开放护士多点执业,吴育雄透露,目前各地卫健委对此的态度是默许。
此外,吴育雄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试点和具体方案制订的过程中,能适当放开上门护理服务价格,并且能将部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另外对于‘共享护士’不要仅限于本医疗机构注册的护士。”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