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其中前沿新材料产业细分6个子类14个国民经济行业。据了解,2018年版《产业分类》的出台,旨在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2018年版《产业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前沿新材料产业细分6个子类14个国民经济行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沿新材料发展现状
1、2017年全球3D打印机出货量为39.6万台,同比增长30.1%
近年来,中国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在2017年发布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中指出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研制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满足大型发动机、航天航空等领域黑色及铝合金铸件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快速成型技术的研发,至今已形成北航、华中科大、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四大研发中心。目前,中国的3D打印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市场应用方面,研发水平不高,与市场衔接度较低,未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达到9809个。在出货量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3D打印机出货量为39.6万台,同比增长30.1%。随着3D打印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个人/桌面级3D打印机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3D打印机的出货量也将进一步增长。目前,中国的3D打印应用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
2、石墨烯相关的企业数量超4800家
近年来,石墨烯概念在全球受到追捧,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也较快。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墨资源国,石墨基础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3%,已查明资源储量2.6亿吨,预测资源潜力18.7亿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等省区。石墨烯产业前景广阔,相关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石墨烯相关的企业数量超4800家,2017年新增的企业数量达1093家。这些企业主要涉及石墨烯的研发、制备、销售、应用等方面。
具体来看,在石墨烯产业中,涉及应用方面的企业最多,占比近四成。其次为研发领域,占比19%。技术服务、制备领域的企业数量各占14%。
3、中国超导研发技术加快
超导体,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超导体具有完全电导、完全抗磁、通量量子化等特性。据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卡末林昂内斯教授第一次发现超导特性已有100多年历史。从人类发现超导现象开始,人们就意识到,超导各种神奇的性质将为电能以及各种与电磁有关的工艺技术领域带来新的革命。
今天,超导技术也被各国政府认为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及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应用涉及能源、信息、交通、工业、健康、环保等诸多方面。近年来中国超导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中国成功研制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首个部件;成功研发基于国产YBCO超导带材的高温超导发电机。超导技术的不断推进大大促进了超导行业的发展。
从具体国民经济行业以及涉及到的重点产品和服务如下:
| 国民经济行业 | 国民经济细分行业 | 重点产品和服务 |
| 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 | 钢压延加工 | 高强、高韧不锈钢粉末(航空领域,如1Cr18Ni9Ti,0Cr15Ni5Cu4Nb,1Cr15Ni4Mo3N等用于飞机、发动机部件修复) |
| 铁合金冶炼 | 铁基合金粉末(航空领域,如A100,AF1410,HY180等用于飞机部件成型、修复) | |
| 金冶炼 | 金粉末 | |
| 银冶炼 | 银粉末 | |
| 其他贵金属冶炼 | 铂粉、钯粉、铑粉、其他贵金属粉末 | |
| 钨钼冶炼 | 钨粉、钼粉 | |
| 其他稀有金属冶炼 | 钽粉、其他稀有金属粉末 | |
|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 钛合金粉末(航空领域,如TC4、TC17等用于发动机零件修复) | |
| 铝合金粉末(航空领域,如AlSi10Mg等用于飞机部件成型、修复) | ||
| 镍基高温合金粉末 | ||
| 形状记忆合金粉末(如NiTi,用于成型) | ||
| 金属间化合物粉末(TiAl、Ti2AlNb,NbSi等用于发动机零件成型) | ||
| 其他未列明金属制品制造 | 其他3D打印金属材料 | |
| 非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 | 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 | 光敏树脂 |
| 其他合成材料制造 | 聚合物基合成材料 | |
| 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 | 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 |
| 生物基、淀粉基新材料制造 | 颗粒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 |
| 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制造 | 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 |
| 特种陶瓷制品制造 | 高性能陶瓷 | |
| 医用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 | 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 | 生物基医用材料(胶原、壳聚糖等) |
| 生物基、淀粉基新材料制造 | 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等) | |
| 特种陶瓷制品制造 |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羟基磷灰石等) | |
|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 医用金属材料(钴镍合金等) | |
| 高场超导磁体用材料制造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NbTi超导线材 |
| Nb3Sn超导线材 | ||
| 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 Bi2Sr2Ca1Cu2O(Bi2212)超导线材 | |
| 超导电力用材料制造 | 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 MgB2超导线材 |
| 高温超导电缆 | ||
| 超导电力及磁体材料制造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YBaCuO超导带材 |
| 智能响应材料制造 | 其他合成材料制造 | 形状记忆高分子聚合物 |
|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 金属基形状记忆合金 | |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电磁流变材料 | |
| 自修复材料 | ||
| 仿生材料制造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仿生材料 |
| 超材料制造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超材料 |
| 碳基纳米材料制造 | 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 | 石墨烯粉体 |
| 石墨烯薄膜 | ||
| 纳米碳管 | ||
| 富勒烯(单质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 | ||
| 无机纳米材料制造 | 无机盐制造 | 碳化物纳米粉体原料(碳化硅纳米粉体、碳酸钙纳米粉体) |
| 氮化合物纳米粉体原料 | ||
| 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 氧化物纳米粉体原料(氧化锌纳米粉体、氧化硅纳米粉体、氧化钛纳米粉体、氧化锆纳米粉体、氧化铁纳米粉体) | |
| 特种玻璃制造 | 纳米玻璃 | |
| 特种陶瓷制品制造 | 纳米陶瓷:纳米氧化物陶瓷、纳米碳化物陶瓷、其他纳米陶瓷 | |
| 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 | 非金属矿物纳米材料(非金属晶体纳米材料、其他非金属纳米材料) | |
| 金属纳米材料制造 | 钢压延加工 | 钢材纳米材料 |
| 铜压延加工 | 铜和铜粉纳米材料 | |
| 贵金属压延加工 | 金和金粉纳米材料 | |
| 银和银粉纳米材料 | ||
| 其他贵重金属纳米材料 | ||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稀有稀土金属晶体纳米材料 | |
| 钴和钴粉纳米材料 | ||
| 其他稀有稀土金属纳米材料 | ||
| 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 其他有色金属晶体纳米材料 | |
| 锌和锌粉纳米材料 | ||
| 铅和铅粉纳米材料 | ||
| 钛和钛粉纳米材料 | ||
| 镍和镍粉纳米材料 | ||
| 其他未列明有色金属纳米材料 |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造 | 聚酯树脂纳米涂料 | |
| 酚醛树脂纳米涂料 | ||
| 环氧树脂纳米涂料 | ||
| 其他纳米涂料 | ||
| 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 | 合成树脂纳米材料 | |
| 聚酰亚胺纳米材料 | ||
| 不饱和聚酯树脂纳米材料 | ||
| 其他初级形态塑料纳米材料 | ||
| 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 | 合成纤维单体纳米材料 | |
| 合成纤维聚合体纳米材料 | ||
| 其他合成材料制造 | 硼纤维纳米产品 |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 ||
| 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 胶粘剂纳米材料 | |
| 其他专用化学纳米产品 | ||
| 其他合成纤维制造 | 合成纤维纳米材料 | |
| 塑料薄膜制造 | 酚醛树脂纳米塑料薄膜 | |
| 聚酰亚胺纳米塑料薄膜 | ||
| 其他纳米塑料薄膜 | ||
| 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 玻璃纤维纳米产品 | |
| 纳米催化剂材料制造 |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 | 纳米催化剂材料 |
| 生物医用材料制造 |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 医用高分子材料(软组织修复及整形外科材料、心脑血管系统修复材料、药物控释载体及系统) |
| 医用耗材(皮肤掩膜、医用导管、皮肤粘合剂、组织粘合剂、血液净化及吸附材料) | ||
| 牙科用生物材料 | ||
| 特种陶瓷制品制造 | 医用陶瓷基材料(用于骨科陶瓷基材料、牙科陶瓷基材料) | |
| 稀有稀土金属压延加工 | 医用钛基材料(用于骨科、牙科、心脑血管系统修复的材料) | |
| 医用镁基材料 | ||
| 医用其他有色金属材料 | ||
| 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 | 临床诊断材料(生物传感器、生物及细胞芯片以及分子影像剂等) | |
| 液态金属制造 |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 液态有色金属(指室温或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及合金材料) |
| 贵金属冶炼 | 液态贵金属(指熔点不超过铝熔融温度660.37℃的液态贵金属) | |
|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 液态稀有稀土金属(指室温或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及合金材料)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具体企业来看,前沿线材料产业有106家上市公司。其中超导材料行业有10家,智能仿生与超材料行业有3家,3D打印材料行业有44家上市企业,石墨烯材料行业有45家上市企业,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有4家上市企业。
| 序号 | 代码 | 名称 | 所属行业 |
| 1 | 600089 | 特变电工 | 超导材料 |
| 2 | 600793 | 宝胜股份 | 超导材料 |
| 3 | 600522 | 中天科技 | 超导材料 |
| 4 | 002498 | 汉缆股份 | 超导材料 |
| 5 | 600105 | 永鼎股份 | 超导材料 |
| 6 | 600770 | 综艺股份 | 超导材料 |
| 7 | 600595 | 中孚实业 | 超导材料 |
| 8 | 002130 | 沃尔核材 | 超导材料 |
| 9 | 002149 | 西部材料 | 超导材料 |
| 10 | 600468 | 百利电气 | 超导材料 |
| 11 | 600206 | 有研新材 |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
| 12 | 600110 | 中科英华 |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
| 13 | 002625 | 龙生股份 |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
| 14 | 600466 | 蓝光发展 | 3D打印材料 |
| 15 | 000928 | 中钢国际 | 3D打印材料 |
| 16 | 002376 | 新北洋 | 3D打印材料 |
| 17 | 002008 | 大族激光 | 3D打印材料 |
| 18 | 000988 | 华工科技 | 3D打印材料 |
| 19 | 002545 | 东方铁塔 | 3D打印材料 |
| 20 | 002339 | 积成电子 | 3D打印材料 |
| 21 | 002540 | 亚太科技 | 3D打印材料 |
| 22 | 002529 | 海源复材 | 3D打印材料 |
| 23 | 600456 | 宝钛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24 | 300024 | 机器人 | 3D打印材料 |
| 25 | 300337 | 银邦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26 | 300221 | 银禧科技 | 3D打印材料 |
| 27 | 300034 | 钢研高纳 | 3D打印材料 |
| 28 | 300521 | 爱司凯 | 3D打印材料 |
| 29 | 300161 | 华中数控 | 3D打印材料 |
| 30 | 600980 | 北矿科技 | 3D打印材料 |
| 31 | 300177 | 中海达 | 3D打印材料 |
| 32 | 000837 | 秦川机床 | 3D打印材料 |
| 33 | 002348 | 高乐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34 | 000969 | 安泰科技 | 3D打印材料 |
| 35 | 600114 | 东睦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36 | 300004 | 南风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37 | 002375 | 亚厦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38 | 000635 | 英力特 | 3D打印材料 |
| 39 | 300220 | 金运激光 | 3D打印材料 |
| 40 | 300345 | 红宇新材 | 3D打印材料 |
| 41 | 300043 | 星辉娱乐 | 3D打印材料 |
| 42 | 300331 | 苏大维格 | 3D打印材料 |
| 43 | 002450 | 康得新 | 3D打印材料 |
| 44 | 600765 | 中航重机 | 3D打印材料 |
| 45 | 300285 | 国瓷材料 | 3D打印材料 |
| 46 | 300054 | 鼎龙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47 | 002526 | 山东矿机 | 3D打印材料 |
| 48 | 002347 | 泰尔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49 | 002355 | 兴民智通 | 3D打印材料 |
| 50 | 002168 | 深圳惠程 | 3D打印材料 |
| 51 | 002182 | 云海金属 | 3D打印材料 |
| 52 | 002420 | 毅昌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53 | 002698 | 博实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54 | 300227 | 光韵达 | 3D打印材料 |
| 55 | 002730 | 电光科技 | 3D打印材料 |
| 56 | 300210 | 森远股份 | 3D打印材料 |
| 57 | 002721 | 金一文化 | 3D打印材料 |
| 58 | 002484 | 江海股份 | 石墨烯材料 |
| 59 | 600175 | 美都能源 | 石墨烯材料 |
| 60 | 002319 | 乐通股份 | 石墨烯材料 |
| 61 | 002106 | 莱宝高科 | 石墨烯材料 |
| 62 | 300134 | 大富科技 | 石墨烯材料 |
| 63 | 000565 | 渝三峡A | 石墨烯材料 |
| 64 | 600773 | 西藏城投 | 石墨烯材料 |
| 65 | 000413 | 东旭光电 | 石墨烯材料 |
| 66 | 600805 | 悦达投资 | 石墨烯材料 |
| 67 | 603618 | 杭电股份 | 石墨烯材料 |
| 68 | 300233 | 金城医药 | 石墨烯材料 |
| 69 | 300068 | 南都电源 | 石墨烯材料 |
| 70 | 600522 | 中天科技 | 石墨烯材料 |
| 71 | 600482 | 中国动力 | 石墨烯材料 |
| 72 | 300035 | 中科电气 | 石墨烯材料 |
| 73 | 002092 | 中泰化学 | 石墨烯材料 |
| 74 | 601011 | 宝泰隆 | 石墨烯材料 |
| 75 | 600869 | 智慧能源 | 石墨烯材料 |
| 76 | 002340 | 格林美 | 石墨烯材料 |
| 77 | 000723 | 美锦能源 | 石墨烯材料 |
| 78 | 002630 | 华西能源 | 石墨烯材料 |
| 79 | 002386 | 天原集团 | 石墨烯材料 |
| 80 | 600884 | 杉杉股份 | 石墨烯材料 |
| 81 | 000677 | 恒天海龙 | 石墨烯材料 |
| 82 | 601877 | 正泰电器 | 石墨烯材料 |
| 83 | 000510 | 金路集团 | 石墨烯材料 |
| 84 | 002443 | 金洲管道 | 石墨烯材料 |
| 85 | 002450 | 康得新 | 石墨烯材料 |
| 86 | 600503 | 华丽家族 | 石墨烯材料 |
| 87 | 002886 | 沃特股份 | 石墨烯材料 |
| 88 | 300409 | 道氏技术 | 石墨烯材料 |
| 89 | 600516 | 方大炭素 | 石墨烯材料 |
| 90 | 002631 | 德尔未来 | 石墨烯材料 |
| 91 | 002471 | 中超控股 | 石墨烯材料 |
| 92 | 300317 | 珈伟新能 | 石墨烯材料 |
| 93 | 600732 | ST新梅 | 石墨烯材料 |
| 94 | 000009 | 中国宝安 | 石墨烯材料 |
| 95 | 300207 | 欣旺达 | 石墨烯材料 |
| 96 | 603133 | 碳元科技 | 石墨烯材料 |
| 97 | 300088 | 长信科技 | 石墨烯材料 |
| 98 | 002622 | 融钰集团 | 石墨烯材料 |
| 99 | 603555 | 贵人鸟 | 石墨烯材料 |
| 100 | 300128 | 锦富技术 | 石墨烯材料 |
| 101 | 000532 | 华金资本 | 石墨烯材料 |
| 102 | 002604 | *ST龙力 | 石墨烯材料 |
| 103 | 600507 | 新华医疗 | 生物医用材料 |
| 104 | 300003 | 乐普医疗 | 生物医用材料 |
| 105 | 300326 | 凯利泰 | 生物医用材料 |
| 106 | 300238 | 冠昊生物 | 生物医用材料 |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沿新材料市场展望
1、2019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将超30亿元
随着国内外3D打印行业的发展,3D打印材料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内代表性企业重视3D打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2012-2016年,在国内3D打印技术推进的背景下,我国3D打印材料需求不断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62%,由2012年的2.6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1.52亿元,在国家及代表性企业重视发展的背景推动下,估算至2019年我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将超30亿元,增速有所放缓。
2、中国石墨烯行业区域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产业资源加速整合,东部沿海等石墨烯产业发展较快地区的资源要素将进一步汇聚,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便利的环境。
二是政策利好,未来石墨烯研究院、产业园的示范试点项目将陆续落实,石墨烯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是石墨烯产业将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区域分工格局更加明晰。
3、2020年超导产业的产值将达到2400亿美元
据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超导市场的规模将有10倍的增长,而全球范围内2020年超导产业的产值更将达到2400亿美元。随着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亚太地区将成为最大的超导技术需求市场。
目前我国关于超导技术的各项研发均已步入正轨,且进入产业化运作,现已普遍运营在电力、通信、军事以及医疗等领域。尤其是在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智能电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将给超导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