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uosen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1-05 10:23:53上海城市总规发布: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卢常乐 上海报道
导读
徐毅松表示,在全球城市前面加上“卓越的”定语,不仅是呼应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而且也体现了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追求和决心。
1月4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上海2035规划”)。
上海2035规划指出,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徐毅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上海作为国家重要经济中心,无一将具有更大的全球影响力,因此我们在全球城市前面加上‘卓越的’定语,不仅是呼应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而且也体现了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追求和决心。”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2035规划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上海城市性质和目标愿景进行了明确。
上海2035规划显示,上海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同时,衔接十九大明确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上海2035规划从近期(2020年)、远期(2035年)和远景(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城市分阶段目标愿景。
一是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是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第三阶段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01年发布的上海城市规划(1999-2020)提出,上海将建设“国际大都市”,而2016年公示的“上海2040规划”和今年1月4日发布的“上海2035规划”,均明确了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
对此,上海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崧在《从国际大都市到全球城市:上海2040的目标解析》一文中解释称,上海提出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愿景,一方面是拓展了目标内涵,较以往国际大都市聚焦“四个中心”的单一经济功能导向,全球城市不仅反映出上海在经济层面的更高追求,也体现出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文化创意、生活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突出承载国家战略。当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相互关系逐渐从过往的“追随者”演变为“伙伴关系”时,中国需要一个能够比肩纽约和伦敦的全球城市,代表国家在世界舞台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2035规划亦明确了上海对于打造长江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责任。
上海2035规划指出,上海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期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加强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开展了专题调研,接下来上海将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共建内外聚合的创新网络。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强化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功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开展科技联合攻关。
二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更好的促进长三角进行合理的分工,错位竞争,进行协同发展,共同互补,制定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王思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的第六大城市群,但是其竞争力还不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是加强生态联合治理,协同建设绿色美丽的长三角。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活环境需要为目标,不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
四是共建基础设施,提升互联互通和能源保障水平,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积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突出先行先试,推动长三角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
六是注重统筹务实,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合作新机制。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学习纽约等大都市区域规划的编制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上海大都市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和任务。二是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平台,如地区政府高层间的定期磋商、机关部门间的常设联系机构、行业协会间的协调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