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1-28 19:44:4021世纪网(微博)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2月1日,券商研究所的“奥斯卡”奖终于拉开帷幕。
申银万国突飞猛进,斩获7项大奖,成为2012年新财富排名的最大赢家,一时风光无量。曾经的明星----国金证券,则暗淡离场。
对于国金证券来说,2009年是个分水岭。当时在众多券商中规模并不占优势的国金证券有3个分析师荣膺第一,达到其业绩顶峰。
2010年随着几大金牌分析师集体跳槽去齐鲁证券,国金的风光从此不再。
尽管当年,由于评选制度的限制,当时已去齐鲁证券的几大分析师仍帮国金证券撑了一年门面。而到了2012年国金证券没有一个分析师登上第一名的宝座,获奖者也是寥寥无几。
曾经让国金证券引以为傲的“明星分析师”培养机制,在没有长效激励机制的配合下,终于伴随着金牌分析师的集体跳槽而惨淡收场。
重奖之下出英雄
今年对于国金证券曾经分管研究所的纪路来说,面对国金证券在新财富排名的江河日下,应该是心有不甘吧。
曾几何时,因为国金证券2009年以前在新财富排名上的高歌猛进而让市场侧目。作为一家地方性小券商,能连续几年在新财富排名上从大券商那里分一杯羹,那是多让业内人士羡慕的事情:
2009年国金证券有三个分析师登上新财富第一名。
2008、2007年国金证券分别有2个分析师登上新财富第一名,另外2007年国金证券还获得“最佳销售服务团队”第三名。
对于国金证券当时在研究上的崛起,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源于金信研究团队打好的底子,另外一方面是控股股东涌金集团在这块大量投入资金。”
事实上,国金的研究团队起始于此前的金信研究,该团队主要人马于2003年组建,为金信研究院下投研中心。金信信托、金信证券、金信集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下的架构,给了这一团队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于2005年初开始崭露头角。当时的金信报告因预测准确而深受机构认同,甚至有人将其与中金公司的报告相提并论。
遗憾的是,2005年年中,金信信托危机爆发,该研究团队约30人因此集体跳槽。
其中多次获得新财富煤炭行业分析师第一名的龚云华就来自于金信研究。
当国金证券借壳成都证券上市前后,控股股东涌金集团老板魏东就对国金证券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按照国金的发展思路,其将以研究咨询为驱动,运用差异化竞争策略,逐步扩张,力争将公司建设成为管理规范、有竞争力的、全牌照的上市公司。
而发展的突破口就是从研究咨询入手。
众所周知,从2000年之后,证券行业的研究理念越来越强化。
中金、中信、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国内一流的券商都有着一流的研究团队,并且为机构投资者所认同。作为一家地方性券商,在研究上要与一流券商相抗衡并不容易。
于是国金选择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专业化更精确、敏锐化更提前、个性化更贴近客户进行突围,而背后则是涌金集团大量资金的强大支持。
在准确定位和资金的支持下,国金开始精耕细作,并开始获得业内的一些好评。
基金经理曾对其最多的评价是:研究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部分策略及行业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国金证券此时急需在研究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并要被行业所认可,新财富的评选正好给了国金一个平台。
但并不是每一个研究员都能有实力和能力登上新财富的榜首,于是国金证券集中重金重点打造了几个已开始在业内小有名气的人,并确保这些重金打造的人能连续几年在新财富上榜上有名。也就是国金内部所说的“明星分析师”培养机制。
于是,银行业的分析师李伟奇曾经连续两年荣登新财富榜首;龚云华获得新财富2007年和2009年煤炭行业分析师第一名;周涛获得新财富2008年-2009年钢铁行业分析师的第一名;刘江啸则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夺得新财富电力设备行业排名第三;农林牧渔行业的谢刚也曾是好几年新财富第一、第二的霸主。
就在这些行业分析师荣登榜首的同时,国金证券也随之声名鹊起。
一时之间,“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最具影响力机构”等荣誉纷至沓来。国金证券也因为新财富排名而名气大增。
除了研究上重金打造外,国金证券还在销售队伍上也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人才,李琳就是其中一位,其好几年都在新财富榜上有名。
而那些荣登榜首的研究员也收获了国金巨额的奖金。当时盛传的一则新闻就是,控股股东曾许诺连续两年登上新财富第一的银行业分析师李伟奇,如果第三年登上新财富榜首,将重奖一千万。当然这个承诺随着魏东的离世最后并未兑现。
在很多人看来,获得新财富第一名,就意味着自己的身价也会变成天文数字。一时间有很多业内研究员拿着自己的简历试图撬开国金的大门,觉得那里是成功的天堂。曾经有位去国金面试被刷的研究员至今仍心有不甘,觉得失去了人生中很好的一个机会。
虽然国金证券在新财富排名上声名鹊起,不过仔细研究就可发现,支撑国金证券门面的,永远就是那么几个重金打造出来的研究员,从2007年至今,新生代上榜研究员少之又少,这也为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明星培养机制”的后遗症
也许真应了古人说的“盛极而衰”这句话。
2010年成为国金研究所的一个拐点。而这个拐点的到来,源于其大牌研究员的集体跳槽。国金曾经引以为傲的“明星培养机制”开始显露出内在的危机。
2010年国金证券因为龚云华、周涛、刘江啸、谢刚的跳槽、李伟奇走上领导岗位而开始衰败。
2010年《新财富》排名中,因为评选制度的限制,上述跳槽的几人仍作为国金的研究员参与评选,但表面上看着热闹的排名,却已是国金在为他人做嫁衣。2012年国金证券则无人登上新财富榜首,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 ”国金也由前期的第四名,直接下滑到第十名垫底。 “最具影响力机构”上再也找不到国金证券的身影。
面对国金证券近几年由盛而衰的惨象,有知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一家中小券商来说,国金证券以研究所作为突破口确实有它独到的眼光。
“对于中小券商来说,不管是从经纪业务还是投行、研究,和业内的大券商比都不占任何优势。但国金当时聪明的地方在于,其管理层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重金打造研究所,而重中之重,则是用有限的财力连续打造了几个明星分析师,随着这些明星分析师连续几年登上榜首,带动其在业内的名气也随之大增,更是带来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的上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根据统计,国金证券2007年-2009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5%、0.58%、0.69%,在行业中增长幅度较快。
不过这种举有限财力打造明星分析师的做法,也有其致命的缺陷。对于国金研究所整个团队来讲,其实力并非新财富排名上看到的那么风光。连续几年,人们看到的就是这有限的几个明星分析师为国金带来的光环,在其他新人的培养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
21世纪网翻看了国金近几年的新财富排名情况,除了赵乾明、董亚光、张帅、贺国文等少数几人为国金持续培养多年,近几年开始有所表现外,不少上榜的人都为国金从外部所挖人才。作为几十人的研究队伍来说,少数开始冒尖的人实在是杯水车薪。
而随着2008年公司掌舵人魏东的离世,曾经许诺给新财富上榜研究员的奖金也开始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这也是导致某些研究员愤而跳槽的原因。
国金证券试图用研究带动经纪业务发展的计划,随着研究所近几年的动荡和人员培养的青黄不接而宣告失败。国金曾经的研究所所长纪路在升任副总裁开始分管经纪业务后,其经纪业务开始逐步下滑。这也可以从近几年国金的年报可看出。
从2010年开始,国金的经纪业务也开始逐步下滑,2010年年报显示,证券经纪业务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占比趋于下滑,经纪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由上年的69.12%下降至48.69%、减少20.42个百分点;
到了2011年经济业务下滑更是厉害。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2011年共实现经纪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下降28%,是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受经纪业务交易量和佣金率的双重下滑影响,其中公司2011年股基交易额同比下降了21%。
长效激励机制日显重要
在分析国金证券近几年新财富排名巨变的原因时,上海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则认为:“缺少长效激励机制是其主要原因。”随着国金证券举财力打造的明星分析师的集体跳槽,由于没有很好的激励和培养机制,同时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后备队伍的储备,国金研究所一时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公司不得不在2010年的随后几年四处挖人以填补实力。而挖一个新财富上榜的研究员也不是一点小钱能够解决。近几年随着行情的水涨船高,挖新财富的第一名基本上都在300万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0万以上。这岂能是一般小券商所能承受?
其实这股明星分析师跳槽风波很快也蔓延到研究所的销售队伍上,明星销售李琳随后跳槽去了瑞银。其几个主要销售主管也先后离职。都是重金打造的明星,支撑研究所的两大主要力量都先后离开,国金的元气大伤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国金先后也招了不少新生销售力量进来,但其销售能力的培养仍需要时间。
“在长效机制的培养上,申银万国的模式应该值得借鉴。”上海某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告诉21世纪网。
过去几年,包括中信证券、瑞银证券在内的一些券商为打造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不惜重金挖角、吸引明星分析师加盟,申银万国的研究所也不断有人才流失,如曾跳槽至瑞银证券的黄燕铭、跳槽富国基金(微博)的袁宜等。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申万和其他券商研究所相比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在于,国金的分析师被挖走后,国金在这个行业的研究分析就逐渐落寞了,直至新的人才引入;但申万的分析师被挖走后很快就有新人再培养起来,这主要是源于申万早已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人力资源吸引、培训、考核和激励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申万会通过多模块培训帮分析师建立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不仅仅是将分析师当成某个单独行业的“螺丝钉”;与此同时,绝大部分资深分析师都要通过上课和平常带教的方式来帮助新人快速成长。“申万除了培养良好的研究氛围外,连出去路演,对研究员的措辞都有严格规定。”上述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介绍说。
除了申万以外,连续多年新财富霸主的中信证券在研究员的培养上也颇受21世纪网关注。“中信证券完全是靠从新财富排名榜上挖人来确定行业地位。这个绝对是靠重金打造。就这点上行业内其他公司难望其项背。”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