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新衣服”
技术正在升级
时代在发展
犯罪分子的“诈骗”也不断升级!
向大家揭露三种新型骗局
帮助大家识破金融诈骗的“新衣”
骗局一:
如果你亲眼所见是真的吗?
AI会换脸,所以要小心!
“AI换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存在滥用嫌疑。 甚至有人利用AI换脸进行犯罪,比如换脸诈骗! 近期,多起有人冒充好友通过“AI换脸”、拟声词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例。
有一天,王大爷收到了一条加微信好友的申请,这位自称是他妹妹的人。 对方声称自己因故需要王叔帮忙办理账户,并表示先转80万给王叔,然后王叔再转10万给他。 一万就够了。
基于对亲人的信任,加上已经通过视频聊天“验证”了自己的身份,对方主动发来转账成功的截图,王大爷在没有进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先将10万元转入了对方的账户。已收到80万元。 在银行账户上。 随后,王叔叔给妹妹打电话,得知自己被骗了。 原来,骗子利用AI换脸和拟声词技术,冒充亲戚对其进行诈骗。
温馨提示
保护信息并保持警惕。 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不轻易向他人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不过度透露或分享动画、视频等。
多重身份验证以确认身份。 如果有人自称“熟人”、“领导”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或涉及网上转账交易,一定要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会议,不得随意转账。
诈骗二:
盖上公章就信了?
使用假名时要小心!
近期,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名义,通过电话短信、快信、互联网等渠道发布《P2P网贷风险专项清理通知》《金融平台清理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者通过所谓“官方还款渠道”进行“清仓登记”。 投资者注册后,不法分子以需要缴纳保证金作为还款条件,诈骗投资者。
今年,张女士收到了一份红头文件,声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已受理退款申请”。 对方表示,张女士此前投资的“呆呆呆”网贷平台已受到监管部门的专项监管。 添加对方好友后,张女士被拉进了一个30多人的退款群。 群里的朋友晒出了退款成功的截图。
最终,在自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和教官的犯罪分子的一步步引导下,张女士按对方要求交纳了“保证金”等各类资金,被骗。 25,000元。
温馨提示
金融监管部门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P2P、投理财等“还款通道”,也不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交易平台等方式为公众开展资金提取工作。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与消费者发生任何金融交易。 消费者在办理金融服务时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选择正规机构提供的合法金融服务。 消费者如有借贷、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应向具有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切勿盲目相信通过推销电话、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媒体等非正规渠道推销的“低息快”“免抵押担保”贷款业务和“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
骗局三:
免费皮肤,真的好吃吗?
待宰羔羊,小心!
诈骗分子针对儿童年龄段和喜好,通过赠送游戏皮肤来骗取儿童信任,通过编造违法行为来威胁儿童让儿童听从其指挥,操纵儿童使用父母手机转账,进而实施诈骗。
有一天,陈同学收到了一位绰号为“蛋哥送货员”的朋友发来的申请信息。 在“免费领取皮肤”的诱惑下,骗子添加了骗子QQ后,发来了详细的收款过程。 陈某操作后,对方突然发来消息称,系统检测到陈某涉嫌未成年人非法收受游戏皮肤,将罚款20万,其父母有坐牢的风险。
随后,在骗子的诱导下,陈某下载了“腾讯会议”和“云闪付”APP,添加了父母的银行卡信息,并按照要求截图并发送了验证码信息。 完成操作后,骗子将陈某屏蔽。 随后,陈父母的手机上也收到了一条扣费信息。
防止财务欺诈
“三个不要一个”
01
不要轻信
不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轻易加陌生人为微信、QQ好友,不轻易邀请陌生人进群,不给不法分子设置陷阱的可乘之机。
02
尚未披露
加强心理防御,任何情况下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的身份、家庭信息、财务账户信息。 如有疑问,应向亲友等知情人士核实。
03
不转帐
切勿向陌生人汇款或转账,并在汇款或转账前与对方仔细核对,防止犯罪分子得逞。
04
及时报告案件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