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近期,证券公司、资管公司、信托公司“挂牌纯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或“预期收益率”)有所下调。 产品“价格”在3个月内调整至3.8%以下,6-9个月内价格降至3.8%以下。 一般在4.1%~4.3%之间,1年以上多在4.3%~4.5%左右。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更低。 对于相应期限的公募纯债策略产品(R2),报价比资管机构私募产品至少低100BP,不少公司还有进一步下调价格的计划。 (数据来自至信研究院)
我们刚才说“报价型产品”,这是非常不规范的。 因为现在资管行业已经完全净值化了,已经没有保本收益产品了,那么我们应该报什么“价格”呢?
但事实上,资产管理机构虽然转型了,但他们的客户却没有转型! 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敢于对目标客户说:“我们不知道这个产品会带来多少收益,主要取决于投研团队的能力和市场情况”。
估计大部分顾客都转身离开了……
结果,距离《资管新规》推出已经五年多了,距离过渡期结束也快两年了。 销售人员的有效话语仍然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至今没有达标,运行稳定,波动性低,放心购买,巴拉巴拉……”
01
那么,纯债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能否实现?
过去三年或多或少都是这样。
因为从2020年11月19日开始,我国债券市场进入温和牛市。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债券市场通常将其作为判断牛熊市的标准)从3.35%一路下跌,到2023年8月,1日跌至2.54%,下跌81个BP。
牛市持续了近三年。 其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只有2013年11月20日至2016年8月15日所谓的“史上最长牛市”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收益从4.72%下降到4.72%)。 至 2.64%)。 但如果要算具体开盘天数,本次牛市甚至超过了“史上最长牛市”! ! !
在牛市中,纯债产品不仅容易达到“业绩比较基准”,而且往往具有“超额收益”。 因此,债券产品往往被设计为在业绩达到比较基准后,将超额收益中的一定比例提取作为“浮动管理费”(或“超额业绩补偿”)。 这个比例普遍较高,往往在5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80%!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