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一)信托行业金融科技及运营能力现状
近年来,信托业不断完善金融科技战略定位,加大对金融科技资金、机构、人员的投入,加快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总体来看,当前金融科技在信托行业的现状呈现出两个特点。
1、科技投入持续加大,但自研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2016年以来,信托行业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60家企业将合计投入约20.75亿元金融科技建设,平均投资3457.6万元。 19家信托公司表示金融科技建设全部外包,29家信托公司以外包为主,仅有10家信托公司以自研为主(见图5-23)。 总体来看,多年来信托行业金融科技投入仅在10亿元至20亿元左右,远低于银行、证券等行业。 同时,信托科技团队规模较小,缺乏综合性人才,发展模式单一。 加快提升金融科技能力刻不容缓。
2、技术应用场景拓展,赋能业务需要深化
近年来,信托公司通过自研、外包采购等方式,加快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运营管理、合规风控、数据治理、资金结算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并逐步实施线上、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比如,不少信托公司加快理财APP、CRM等系统建设,提升获客、产品认购、双重注册等方面的线上化水平; 一些信托公司搭建了证券信托运营管理平台,在估值、运营和清算等方面进行完善。 自动化水平。 但行业在技术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影响业务赋能深度。 首先,数据治理处于起步阶段,数据基础薄弱,系统之间碎片化,导致数据孤岛无法共享和深入分析。 二是缺乏整体科技架构设计,系统重复建设、烟囱众多。 过去,信托的系统建设主要以外包为主,重点解决个体业务的痛点。 这导致公司层面对整体技术架构考虑不够,后期的系统集成和升级面临困难。
(二)提升金融科技和运营能力的必要性
一、金融科技成为信托转型发展新引擎
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不仅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方式,更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方式。 塑造金融业发展生态。 同时,在新的信托业务分类背景下,金融科技也成为信托公司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的重要支撑甚至核心驱动力。 在资管信托领域,基于价值链全流程、全周期视角,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投资研究、资产尽职调查、风险管理、交易管理、配置等。管理、投后分析和估值。 授信审批、可视化操作等环节价值日益凸显; 在资产服务信托领域,往往具有客户范围广、互动多、交易频繁的特点。 这是一个典型的重运营业务。 系统和运营必须能够处理大量客户和数据。 准确、高效的响应和处理,以及在线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是业务规模化发展所必需的。
2、金融科技是信托在资管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加快信托公司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在资产管理行业立足的关键。 券商、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立足自身优势和禀赋,加快规范资管业务发展; 同时,不断加强科技投入,推动资产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基于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银行、证券公司每年的技术投入就达到了千亿、几百亿。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2家披露2021年技术费用,合计1681.32亿元。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行业IT投资金额338.2亿元,同比增长28.7%。 2017年以来,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近1200亿元。 相比之下,信托行业的技术基础薄弱。 未来,加快综合运用各种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业务转型,是信托立足资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提升金融科技和运营能力的方向
1、围绕资管价值链推动投研平台化
提升投资研究和投资管理能力是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推进数字化的试验田,也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竞争差异化因素。 信托资产管理业务金融科技提升方向应围绕资产管理价值链全流程,以投资研究和投资管理为核心,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与财富管理、金融服务等融合协同。投资顾问工作台系统,形成独特的具有信托特征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
在投资研究方面,信托公司的投资研究体系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传统业务发展模式下,投研人员和数据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知识积累和研究合力。 首先,探索建设公司级智慧投研平台,协调整合各类信息、数据、信息,形成投研工作统一入口,实现投研数据在线化、投研能力平台化、智能投研分析。 改变。 智能投研平台除了传统的金融数据、各种内外部研究报告和观点外,还包括通过算法收集和整理的各类舆情、社交媒体等非结构化数据。 通过机器学习和构建关系图,我们可以预测事件趋势和模式,从而产生洞察并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智能投研平台可以促进投研人员之间研究框架的积累和共享,赋能各业务板块,推动构建内部一体化的投研生态圈。
在投资管理方面,提升金融科技的重点是提高策略制定、资产配置、投资组合构建、交易执行、头寸调整和再平衡的效率。 人机一体化的投资管理将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大势所趋。 例如,基于数字技术的因子挖掘可以有效赋能投资策略的制定; 结合策略研究模型,构建模拟策略组合,并对策略组合进行回顾性分析,使交易策略有坚实的依据; 在交易执行上,探索利用算法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保证指令的准确执行; 基于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和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实时监测市场走势和投资组合,及时准确地调整仓位,实现投资组合的动态平衡。
在风险管理方面,对于规范的资管业务,信托公司需要将风险管理嵌入到投资流程中,同时推进风险预警和管控的实时化、智能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监管,监控潜在风险。 识别和预警。 投资后,需要利用精细化的量化工具和分析模型,对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金融资产估值风险、杠杆风险等投资风险进行量化实时监控,有效赋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 尤其是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随着外部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信用评级和预警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托可以探索建设智能信用评级和预警系统,捕捉和清理海量数据,高频次动态跟踪舆情。 并预警,利用非结构化信息等验证和增强信用评价结果,有效赋能信用评价团队。
除了上述环节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外,还需要注重资产管理系统、财富管理系统、投顾工作平台的互联互通,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和投资偏好,并将客户资产配置需求传导至投资方,促进效率开发投资产品,打通内部业务链条。
2、以客户为中心,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转型目标下,信托应重点提升“投顾配置”能力,围绕客群管理与陪伴、财富账户管理、财富规划和资产配置三大关键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 ,充分发挥信托特点,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客户群体管理和陪伴方面,我们加强全球财富数据的整合,包括基本信息、财富状况、金融认知、风险偏好、内容偏好、产品偏好等,形成客户数字画像,分析潜力财务和非财务需求,实现精准获取。 客人。 同时,随着信托理财从产品销售向投顾配置转型,与客户的持续陪伴将成为成功的关键。 信托公司可以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产品购买历史、风险偏好、交易行为和渠道等数据,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贯穿周期、持续陪伴的服务。
在财富管理账户管理方面,我们打造以信托账户为核心的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 目前,部分信托公司已为客户推出手机APP,但账户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定制差异化的功能展示。 为客户提供基于信托账户的资产配置报告、投资组合模拟工具等。对接信托公司全产品体系,探索引入优质外部产品,打造开放式产品货架,让客户尊享一停止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针对家族信托账户长期化、个性化的特点,提高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探索智能合约、区块链等技术,保证按照信托合同及时准确的分配,提高信托的质量和收益。账户管理的效率。
在财富规划和资产配置方面,搭建一站式投顾工作平台是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配置能力的关键。 信托公司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打造涵盖客户互动、专业赋能、流程管理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投顾平台。 在客户互动方面,可以实现客户观点和需求洞察,深入客户在线服务和互动、商机推送和营销管理等; 在专业赋能方面,为投资顾问提供市场与投资策略洞察、产品货架展示与分析、家族财富规划解决方案等(如退休规划、传承规划、家族管理); 在流程管理方面,拥有全面的业绩展示板,帮助投资顾问进行实时、独立的经营业绩分析。
3、根据资产服务信托特点,提升运营智能化
新信托业务分类下,行政信托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服务信托、风险处置信托服务信托等业务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对运营技术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在线化、自动化、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响应高频次、海量、实时的数据处理、运营清算、信息披露等需求,降低运营风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例如,预付资金信托服务信托业务的运营需要能够应对海量的to C和to B信息。 TA登记、财务处理和信息披露需要实时处理。 信托事务管理由线下转向线上,由人性管理转向主体 由于系统以管理为主,因此需要构建T+0实时响应、海量指令处理的运营管理系统,并与多方对接-政府、商人等主体系统; 风险处置信托服务信托信托受益人规模大,与客户协调沟通成本高,客户基本信息、相关税务、反洗钱等信息核查和监管报送涉及因素较多。 信托公司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托服务风险处置体系。 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立、特大债权人作为受益人的准确登记、信息披露、清算分配、监管提交、会议投票等。
近年来,不少信托公司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在战略引领、完善结构、数据治理、赋能核心业务等方面加快金融科技建设,形成了较好的探索和实践案例。
1.平安信托
平安信托明确了以“打造信托智能标杆”为愿景的技术规划。 根据公司战略,将业务系统划分为四大业务部落,整合各类应用系统,重塑业务流程,推进智能化系统建设(见图5-24)。
四大商业部落详情如下:
(1)资金平台:打造全品类、多场景的智能资金生态系统,为直销、代销渠道的个人和机构销售提供线上支持,包括KYC、销售下单、销售资源管理、成交、客户等信息。 诉讼及其他服务。 借助该系统,投资需求发布、项目产品推荐、募资响应、募资订单、产品交割和设立等均可在线完成。
(2)资产平台:打造全流程、一站式项目运营平台,管理各类资产交易,对非标项目进行信息登记、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投后管理等。 实现投前、投中、投后的全流程、封闭式、智能化管理。 数据与信息的融合、资产与产品信息的融合、投后与信息披露的融合、投后全流程的智能风险预警。
(3)运营中台:全面实现产品创作和现有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大幅提升“产品创作-募资-投资-运营管理”的效率,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通过构建一键式、自动化的产品运营系统,支撑日常产品运营,提供全流程的产品管理,包括产品要素管理、客户权益登记、产品计价、账户管理、资金收付等,消除断点并优化流程。 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灵活的配置,比如支持分配系数、条件分配、指令分配等个性化分配; 可以实现灵活变更,如支持多品类产品的人员信息、合同信息在线变更、加强客户和产品时效等。 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维护,变更记录可追溯,产品信息清晰准确; 实现降本增效,如支持全面负责的客户服务,有效释放运营人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
(4)经济分析平台:目标是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助力企业数字化运营。 打造先协助预测、先行动的管理助手,为中后端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的管理支持,包括监管报送、客户信息、客户报告等,并通过数据治理优化数据质量,支撑公司提高业务决策和运营能力。
为更好地推动计划落地,平安信托以“计划引领、价值聚焦”为总体方针。 在制度建设方面,平安信托以“四改进、两减少”作为决策依据和标准。 “四个提升”就是效益更大、效率更高、体验更好、管理更精细; “两减”就是成本更低、风险更小。 三年来,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是统一技术平台、开放应用系统、深化数据治理。 一是整合约70个系统,统一在微服务技术平台上; 二是打通各种应用系统,包括应用业务流和数据流; 三是联合公司九大部门系统开展四轮数据治理和两轮流程优化,梳理1.7万个领域,纠正22万条异常数据,支撑监管报送和风险管理,取得积极成效。
2、对外贸易信托
外贸信托将数字化战略定位为企业级战略,数字化愿景是“以数字化支撑产品和服务升级,打造数字化引领的现代金融公司”。 推动金融科技与业务发展双向驱动,重点打造四大核心平台、提升四大能力、构筑三大保障,形成公司数字化核心竞争力(见图5-25)。 外贸信托坚持“自主可控”路线,将自主研发与外部供应商合作相结合,提升技术开发能力。 近年来,外贸信托在金融科技领域投入超亿元,重点在以下方面实施数字化战略:
(一)完善技术治理结构,提高实施效率。 公司管理层下,逐步形成了“数字委员会+一中心三部门”的前瞻性金融科技组织体系。 数字化委员会定位为金融科技管理的决策支持机构,协调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建设。 金融科技中心作为公司负责金融科技统筹、数字化项目建设、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的主要部门,下设技术管理部、技术开发部和技术运维部,推动专业化发展。
(二)紧紧围绕业务转型和运营效率提升,通过线上化、自动化等科技手段为业务赋能。 外贸信托在证券信托、小微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设立科技产品部/IT岗位,重点关注科技产品创新突破和业务技术敏捷支撑。 多年来打造了证券信托体系群、消费金融体系群、财富管理体系。 集团等核心技术系统。 例如,证券信托系统群涵盖了投资交易风险控制、估值计算、数据分析、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全流程功能。 其中,证券信托自动估值系统是证券估值服务的统一平台。 系统上线后,数据识别采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100%以上,整体运行效率提升40%以上。 2021年,外贸信托80%以上项目实现“N+1”清算支付,各类证券场外投资指令实现线上化、自动化,支撑证券信托业务规模突破7000亿元。
(三)探索打造四大核心平台,推动业务和运营管理数字化。 智能管理平台注重组件化思维,打造覆盖全业务流程的公共服务平台。 生产、销售、客户的财富平台,资本生态以客户为中心,支撑资产配置能力和客户体验的提升。 投研平台聚焦标准产品改造,探索投研信息协同,促进知识积累,融合投资与资产配置。 智能经济分析平台管理公司经营数据,实现智能决策支持。
(四)加强数据治理,积累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 从2019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努力,外贸信托从“资金端、资产端、客户、项目”四大主题一一搭建数据架构,制定数据标准,推进系统改造,开展数据清洗。 ,并已完成业务数据基础治理,初步建立了数据治理体系框架,有效提升了业务开展、运营管理和监管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数据治理,增强数据对业务转型和运营管理的赋能和驱动力。
(项目牵头单位:华润深圳投资信托有限公司)
摘自:《2022年信托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