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023年
服务信任新探索
特殊需要信托发展背景
特殊需要信托是委托人将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委托受托人管理、使用和处分,以保护未成年人、弱智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失能痴呆老年人的信托行为。 我国特需人群面广、数量众多、服务体系不完善。 发展特殊需求信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存在广泛的市场需求。
以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例,据中国残联统计,2010年底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比2006年的8296万人增长2.4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2%。 我国将提前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因年龄而出现精神障碍的残疾人数量将逐渐增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需家庭对特需人员的生活质量、财产安全、特需服务的专业性、差异化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在原有“法定监护”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愿监护”制度,确立了“对被监护人最有利”、“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保证协助”等监护原则,强化了对被监护人的法律保护。 但在实施层面仍缺乏相关的支撑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实践中,监护人利用监护身份侵害被监护人的利益。
引入特殊需求信托来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利用信托制度的风险隔离等功能,不仅可以实现监护人个人保管与财产管理的分离,避免或减少监护人的道德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受托人的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实现监护人财产的保值增值。 还可以广泛对接监管机构、第三方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满足和服务特殊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保障需求。 特殊需求信托的上述优势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阶层认可并开始付诸实践。 2020年9月,深圳市残联、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信托发展的指导意见》,率先对残疾人信托关系的设立、设立的基本程序、监督管理、信托终止财产处理、纠纷解决等作出了规定。
特殊需求信托实践探索
近年来,包括万向信托、光大信托、平安信托、厦门信托、陕西国际投资信托、天津信托等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开始关注和关注特殊需求群体的需求。 他们充分发挥信托体系优势和跨境资源整合优势,积极试点特殊需求信托业务。
此外,信托公司也开始探索特殊需求领域的慈善信托。 2021年,特需领域新注册5家慈善信托,但规模仍较小,总规模仅37.3万元。 厦门信托、陕西国投、天津信托等信托公司均以慈善信托的形式参与特殊需求领域,利用慈善资金帮助自闭症、听障儿童等残疾家庭,建设失能老人认知评估系统,为失能老人提供关爱。
特殊需要信托的挑战和前景
1. 特殊需求信托的挑战
特殊需求信托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成为成熟业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特需信托服务框架下角色缺失。 我国特殊需求信托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虽然基本形成了信托公司负责财产管理、监护人负责分配决策、监管人负责过程监督、服务中介机构对接第三方服务的业务框架。 但由于特需信托配套的服务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信托公司以外的其他服务角色严重缺乏。
二是特需信托服务链条长,对制度建设要求高。 特殊需求信托管理周期长、内容复杂。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后端服务资源的接入,信息数据量也会相应增加。 特殊需求信托的设立、运营、信托利益分配等流程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数据服务和治理能力。 目前,信托公司业务系统仍难以充分对接和支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殊需求信托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2、特殊需求信托的发展前景
特殊需要信托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特殊人群保障需求巨大,信托体系管理优势突出。 两者的结合使得特殊需求信托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未来信托公司主要转型业务方向之一。 在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未来有望出台由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主导的相关义务规范或指引,进一步明确特需信托规范的定义,明确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从特需信托的设立和管理、受托人和服务机构准入、受益人保护、外部监督管理等方面指导特需信托规范的制定。
特需信托服务框架有望进一步完善。 特殊需求人群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要求不同的服务主体提供不同的服务,如法律、金融、投资、医疗、教育、保健等。 目前特需信托服务框架存在一定的角色缺失。 随着特需信托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相关主体有望不断孵化和填补职位。 同时,它可以促进政府和其他可信角色来完善和丰富整个监管者的结构。
特需信托服务场景有望进一步丰富。 特殊需求个体个体差异较大,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特征明显。 信托公司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展“特需+家庭”信托、“特需+保险资金”信托、“特需+养老”信托、“特需+慈善”信托等创新业务,拓展特需信托服务场景,满足特需人群不同情况下的差异化需求。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