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2-07-18 11:04:51来源:金融时报
今年一季度,信托业业绩承压,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收入均有较大程度下滑。当前,信托行业处在转型关键时期,传统业务面临深度调整,如何分析当前行业现状?信托公司前景何在?就相关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一季度,信托公司普遍业绩下滑,您如何看待当前的现状?
邢成:从第一季度的经营数据来看,在信托公司新旧业务转换期,行业各机构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体系、风控措施、战略规划、年度经营目标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强有力的应对策略。如果信托公司没有足够重视,没有采取足够的应对措施,就很有可能在这一波不利因素的冲击之下受到重创。
一家信托公司出现风险,对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形象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信托是基于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信托是第一要素,不可或缺。未来,在新业务分类监管背景下,我们重点要开展的服务信托等受托服务业务,都需要靠社会公信力、靠信任感来支撑。
《金融时报》记者:信托业发展40多年来,经历数次调整或变局,此次调整与往年有何不同?目前行业转型面临哪些困难?
邢成:从近些年监管部门的一些政策可见,信托公司要加大力度转型,从根入手,彻底切断与信托本源相背离的业务。相关办法一旦正式落地,一些信托公司将面临诸多发展难题。
第一就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信托公司已经走过了40多年历程,这期间,在信托公司经营的主流业务当中,融资功能是主流,是核心。而今后,融资类业务或面临消失,如果信托公司经营理念没有颠覆性的调整和转变,将会非常困难。
第二是市场竞争的压力。在资产管理信托大类中,投资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标品信托业务将会成为主流,从目前一些领先机构的做法来看也是如此。但是,这个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竞争高度充分的市场,券商、基金公司在标品投资市场当中是主力,无论是业务能力、市场占有份额,还是人才、专业团队、投资经验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积累。这种先发优势不是轻易就能改变和撼动的。这是信托公司进入标品投资市场必须要客观面对的现实。就目前信托行业而言,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跻身领先行列,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将此作为业务支撑的机构或不会超过10家。
第三是团队、专业人才的问题。目前,平均每家信托公司员工规模约500人,这些团队和人才专业结构大部分与原有的传统非标融资业务相匹配。随着资管新规颁布实施,虽然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信托机构已经未雨绸缪,引入了新业务分类当中所需要的标品业务团队,但还是少数。未来,信托公司新的业务模式将更加依靠科技去推动,这就对人才、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信托机构不能及时、果断、有序、科学地做好存量团队的培养转型和增量团队的引进,人才结构的问题将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一个最重要障碍。
对此,信托公司一定要直面转型,不要抱侥幸心理,应尽快适应并提升自身的能力。实际上,在信托行业过去超高速发展的10年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丰富的市场资源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如果把这些都很好地整合、匹配在一起,信托公司开展标品业务也并非是零基础。关键是将过去积累下来的各种资源优势叠加,充分发挥信托特有的灵活性和制度优势,走出一条有别于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之路。
同时,在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分类当中,很多是信托公司所独有的,比如预付费资金管理、破产重整服务信托等,尽管这些业务一时还不能形成规模,或者成为核心业务收入来源,但毕竟是信托公司特有的业务领域,假以时日,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也有可能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转型之路。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融资类业务?
邢成:按照此前新业务分类征求意见稿来看,信托公司的融资业务基本全面叫停。也就是说,无论是服务绿色经济还是中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信托公司再以过去那种所谓“信托贷款”的方式进行非标融资,是行不通的。然而,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高科技产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重要功能和职责。如何来实现呢?有两条渠道,一是标品融资,即发债;二是信托投资,包括直接股权投资、私募股权(PE)投资、财务投资等。
如果一定要采取所谓非标融资的方式,或许可以在固有业务中来体现,用自有资金对中小微企业或高科技企业进行贷款支持,从目前信托行业的实收资本规模来看,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此外,建议新业务分类修订稿对信托融资功能避免一刀切,对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信托融资业务,适当给予保留和政策倾斜。
《金融时报》记者:未来,信托行业将面对更大的转型压力,您认为出路在哪里?对信托行业有信心吗?
邢成:我们对今后信托业的发展还是要充满信心。因为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和财产转移制度,已经展现了它巨大的功能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已经证明了的。在我国,其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和坎坷的历程,但是,信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满足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结合新业务分类监管的相关内容、信托公司目前的业务实践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最切实可行的、中短期内最具可操作性的核心业务有以下几类:一是标品投资,而且这种成熟和规范的市场,恰恰能使信托公司彻底摆脱非标融资长期存在的刚性兑付潜在风险。二是服务信托,若再加以细分,个人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不能够再仅仅走通道模式,而要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主导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拓展类似pre-ABS这样高回报率、高附加值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这样就可以做到既有规模又有收益。另外,家族信托业务能为家族企业和超高净值人士提供综合、专业、高水准的服务,覆盖安全财富、增值财富、和谐财富和久远财富等多元化信托目的和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结合家族财富管理的特点,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将专业工具、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
《金融时报》记者:未来的信托公司会与现在有何不同?
邢成:展望信托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我个人判断,转型后的信托公司业态和样貌将与传统的信托业有很大差异。过去我们追求所谓的“金融超市”,要把公司做成一个大型的、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综合金融机构,这个目标恐怕要逐渐做调整。未来的信托公司是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定位是小而美的精品店。
所谓差异化定位,就是说今后全行业几十家信托公司都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有的信托公司可能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竞争力,有的信托公司可能在标品业务上脱颖而出,也有的信托公司可能在资产证券化或者家族信托等业务上成为佼佼者。因此,当定位迥异、特色鲜明、核心竞争优势彰显,小而美、专而精的信托机构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一定不要感到意外,那也可能是今后整个信托业发展最理想的架构。
责任编辑:张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