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难绝迹的“李鬼”信托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1-23 20:30:10 

  尽管有信托“双录”和信托登记平台等多种产品“验身”方法,“李鬼”信托依然没有绝迹。湖南信托日前在官方微信上发布声明称,有人冒充该公司员工推介和销售非公司发行的产品。“李鬼”信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无独有偶,在近期一次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也发现,有第三方平台仍毫无顾忌地宣传着多款真假难辨的信托产品。业内人士提醒,在当前信托产品信息还未完全阳光化之前,投资者还应加强防范,提高自身辨别能力。cYt财经新闻网

  信托公司频遭“李鬼”cYt财经新闻网

  据湖南信托声明,有不法单位或个人假借其员工名义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外推介、宣传或销售非湖南信托发行的理财产品。湖南信托表示,公司迄今为止并未授权或委托任何机构及个人推介或销售非公司的理财产品,并提醒投资者所有理财产品均以公司财富中心、官方网站、官微公布信息为准。cYt财经新闻网

  在这则声明发布前,北京商报记者在一次调查中,也偶然发现一家第三方平台仍打着代销旗号大肆宣传,称通过该平台购买信托产品会有“返现”。所谓 “返现”,就是信托公司为加快销售给代销平台的酬金。不仅如此,该平台推介人员甚至还承诺产品能保本保收益,并一口气列数了多家“合作的信托公司”。cYt财经新闻网

  这样的平台恐怕还不在少数。目前在网上搜索“在售信托”等关键词,还会推送出很多非信托公司的平台链接。不过有一些较为隐蔽,要求先注册才可以了解产品详情。cYt财经新闻网

  而这些平台推介的信托产品往往真假不明,加上没有确权机制,出现问题后界定责任环节通常比较麻烦。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就有多家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过信息澄清,否认与某第三方渠道有合作关系,或声明相关“销售”人员并非自己公司的员工等。cYt财经新闻网

  屡禁难止的“二手信托cYt财经新闻网

  这类经第三方平台代销的产品,也被一些业内人士称做“二手信托”。事实上,早在2014年,银监会就明确要求规范产品营销,防止第三方非金融机构销售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发现违规推介的,监管部门要暂停其相关业务。cYt财经新闻网

  但为何“二手信托”依然存迹于市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信托比较小众,大家不了解有关监管规则和辨别真伪的手段;二是信托业发行环节信息不对称,不少产品都是私募性质,信息不对外公开,所以一直就比较神秘,公众看不到真身,更没法辨别真假;三是部分信托公司借助第三方平台能够加快销售速度,因此不少公司尤其是小型信托公司默许代销行为,并且会给代销平台费用;四是信托保刚兑,有一定市场口碑,使部分私募产品容易打着信托旗号营销;五是监管排查有难度,信托销售是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核心业务,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说自己只是向客户做推介,并没有介入销售环节,以此规避监管。cYt财经新闻网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其中提到的刚兑问题,在近日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做出了打破刚兑的要求。一位行业研究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打破刚性兑付对于整顿信托行业和防范“李鬼”信托都有深远意义。cYt财经新闻网

  多重手段“验身”cYt财经新闻网

  此前,针对“李鬼”问题,信托业已祭出不少“验身”方法。cYt财经新闻网

  例如为解决发行环节信息不对称、销售误导等情况,近年信托公司纷纷着手建立自己的财富中心,打造可以让投资者“直线”购买的平台,还有不少公司设立网上直营店。另外,信托“双录”政策也已执行,一方面可以约束销售人员行为,避免销售人员弱化或隐瞒风险、夸大产品收益,另一方面也能让投资人更详细地了解产品信息、风险等级及自己的权利责任。cYt财经新闻网

  今年9月上线的信托登记系统也有助于解决冒名销售问题。一位参股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的信托公司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信登的上线会令产品的信息披露更规范和统一,以前投资者还要到各个公司去了解,今后可以通过平台的透明化信息进行选择。cYt财经新闻网

  据中信登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68家信托公司通过信托登记系统累计报送各类信托登记1万多笔。此外,目前已有260多笔集合信托产品的基本信息在中国信登网站对外公示。cYt财经新闻网

  不过,这些方式还不能完全堵住违规销售的漏洞。一位信托业观察人士指出,例如信托公司的财富中心在提升营销能力、积累客户资源等方面并不能一蹴而就,在信托行业直销队伍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难以做到完全斩掉第三方机构。对于有“信托业数据中心”之称的信托登记系统,目前也只有雏形。信托业规模已超23万亿元,让所有信托公司的产品都放到中信登来进行信息披露还需要时间。cYt财经新闻网

  在此情况下,业内人士也纷纷支招,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或理财产品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的销售方、所属方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于产品所属方进行了解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看合同的签约主体名称和公章,另外也可以通过产品所属方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是服务热线电话进行了解与核实。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 实习记者 郝宇航cYt财经新闻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