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盛希泰:新三板的两条活路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26 20:37:52 

2016年5月,新三板分层制度出炉时,泰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断言:新三板将被送入“停尸房”,引起行业巨大反响,多家财经媒体和公众号转发。

这次演讲,泰哥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尽管新三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性资本市场,但没有交易,没有流动性,不能“搞钱”,最终没有活路。泰哥认为,新三板未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从根本上改革分层、交易和开户制度,降低门槛,让新三板成为一个独立的交易市场;二是让新三板成为一个过渡市场。凡是将来要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都在新三板上过渡一下,也同样有价值。

以下是泰哥演讲(略有删节调整),请大家Enjoy:

大家上午好,很久没有站台了。洪三板和小晴是洪泰自己的部队,包括今天的两位主持人,所以再忙也必须来。

我对新三板的感情和一般投资人不太一样,PE是原来我的母语体系,二十多年来我就是做投行,这种血脉是难以割断的,母语体系永远是最熟悉的。

这几年,我从天使投资到VC,现在又做回到PE和并购。做投资和投行不一样,一个是买方一个是卖方,买方是直接把钱打出去,卖方是替别人卖东西,帮别人收钱,买方与卖方思维完全不同,这种感觉真是压力和交错感完全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样,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还是我最熟悉、最不愿意完全忽略的领域,所以我对新三板一直比较关注。

1、流动性的两大核心

非常显而易见,这一年新三板有种被打入冷宫的感觉。我想各位新三板从业者,这种感觉一定很强烈。

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不管新三板是什么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应该回归什么叫市场?

没有流动性没有交易,哪来的市场?市场必须要以交易为基本出发而诞生的。

市场流动性,交易是一个大前提,有两个核心点:第一、能不能搞钱,不能搞钱我上这个市场干嘛,必须能搞钱;第二、可以抬高身价和财富效应。资本市场本身是泡沫,泡沫不一定是贬义词,股价不是泡沫吗?把未来三十到五十年预期的收益兑现到今天不是泡沫吗?创业者上了资本市场既不能搞钱,也不能抬高身价,企业上这个资本市场为什么?这是过去一年新三板受到很大冲击根本的自身的原因。

创业板一年半就比较火,发行速度很快,这是外因。内因还是新三板自身的问题,没有流动性。

我去年说过,一定要降低投资者门槛,500万的门槛哪儿来的?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为什么不是1000万或者200万呢?

200万、500万、1000万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希望少数高净值人群参与。据我所知,现在新三板的注册用户只有二三十万,交易量肯定起不来。

如果门槛降到50万、100万会怎么样?第一,降了五到十倍门槛,很可能开户人数增加一百倍都不止,这个逻辑显而易见。

为什么50万、100万是合理的?我做了二十年资本市场,很清楚监管层的初衷是什么,就是怕老百姓(603883,股吧)觉得这个市场不公开、出问题。新三板是高风险市场,所以限制一般人进来,设立高门槛,机构投资者、对市场风险有清晰认知的人才能进来。

但你想象一下,中国目前为止3500块仍然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如果你拿50万买新三板股票,而我反复提醒你这是高风险股票,你仍然买的话,你是我们的保护对象吗?肯定不是。

你拿50万买这种股票,说明你的身价一定有几个50万。所以,我说应该放开制度本身,这个逻辑是合理的、说的过去的。

再就是要推出竞价交易,竞价交易不要回避它,做市商在中国非常成熟。在座的很多券商,前两年新三板做市当中应该是所得不少,基本把投行没有赚到的钱都赚回来了,批发价拿到手,零售价出去,但老百姓没这个机会,相反有可能导致市场价格体制的混乱。

2、不能简单分层

新三板分层制度出来后,我说不要简单分层。什么问题呢?如果一个教授出题,学生都考不及格,那一定是教授有问题。

我记得大学时学习西方财务会计,教授是解放前教务学校毕业,当时七八十岁了,特别苛刻,考试两个班50个人没有一个及格,那教授就有问题了。

新三板两分法,10%、15%或者20%在上面那层,就意味着80%-90%考试不及格。

有些企业本来有机会和活路的,有流动性的,有人想买它的股票,结果把它划分为高风险,最后就死了。所以,这个出题有问题,不能简单分层。

我主张三分法,做个过渡,顶层10%-15%,中间层30%,50%左右放在最下面一层,让企业有一个打擦边球的机会,有一个过渡的机会。

无论对监管层,对市场,还是对企业这都有好处。去年新三板分层方案通过,我就断言,新三板被送入“停尸房”。

事实上,这一年下来,新三板受到的冲击确实很大,再加上有些公司确实在新三板圈了很多钱,有此企业也被停止登陆新三板。但总的来讲,还在坚持的各位都是英雄,我相信这个市场一定有机会和未来。

现在,新三板一万多家企业的数量还是比较震撼的。根据2017年半年报,盈利超1000万的新三板企业1832家,盈利超2000万的企业686家,新三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性资本市场,而且其中有不少优质企业。

这是我多年从事资本市场的一个体会。中国27年资本市场历史,读书的话5分钟可以读完,作为亲历者,我是1992年加入资本市场的,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在我看来,中国资本市场有三次重构。1992年第一次小平南巡的时候,把成立两年没有交易量的两个交易所重新激活了,算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是2005到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2007年实现全球通。2005年曾出现998点的最低点,整个股票总市值3万亿,流通市值一万亿,市场已经死掉了。

然后,尚福林主席实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启,迎来了2007年空前绝后的大牛市。再就是2016年,经过2012-2015年四五年的起伏,我们做了很多冷静处理,迎来了2016年的新时代。

相比跌宕起伏的证券史,新三板今天的困难和压力并不算什么,未来完全有机会重启,成为一个独立市场。

3、两条出路

新三板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核心就是明确市场定位。

我一直说,应该将创业项目和B轮以后的投资机构都汇聚到新三板上,将新三板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FA市场。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的股权并购事件超过50起,创历史新高,这说明什么?说明新三板正在成为股权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的投资池。

但这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和交易,这个定位就没法真正落地。

未来,新三板只有两条出路。最好的方案,当然是真正解决交易机制问题,让新三板成为一个独立市场。

首先,新三板要跟创新创业打通。创业板这个词放在深交所浪费了,本质上跟中小板没有任何区别,跟创业没有任何关系。

中小板、创业板完全可以合并,就叫中小板,定位中小型企业。然后,把创业板三个字还给新三板新三板就是真正的创业板,针对创业企业。

一个创业公司,没有十年八年怎么敢想创业板、中小板的事儿?有了新三板,这种可能性大大增加。理论上,到B轮融资的创业公司都会登陆新三板

其次,改革分层制度,开户基数跟上。三分法的话,上面10%放开交易,门槛降到50万,集合自由竞价交易;中间一层,200万门槛;最下面一层特差的企业,其实可以退场,就不应到资本市场亮相,你愿意拿500万买它的股票,你家里肯定得有个几千万,所以愿赌服输。

如此一来,新三板整个开户的门槛、分层制度、交易制度就相互搭起来了。

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制度根本改变,新三板另外一条出路就是彻底成为一个过渡市场。

这种方案,分层同样是三分法,但最上面那层要把门槛彻底降下来,实行竞价交易,如果不这样做市场一定是死的,新三板没有活路。

凡是将来要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都在新三板上过渡一下,这也是有价值的,就是净化资本市场,防止造假。

我做了二十年资本市场,深知上市公司造假是最核心的地雷,怎么防止造假?

除了严厉处罚上市公司外,还要靠时间过滤。如果真造假,它撑不过时间的,自然就暴露了。

每家企业上市都需要美容,哪个女人出门不化妆呢?只是你三分化成十分,还是七分化成十分,这有本质区别。三分化成十分一定需要动刀的,对吧,七八分化成十分,就不需要动刀,你自己在家里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你美容的效果,在外面晃一天,不补妆肯定出问题,上市公司造假也是一个原理。八分化成九分很合理,也很正常,但三分化成九分,肯定是完蛋的。一个过度包装的企业再牛,撑过三年比较难,撑过五年更没有可能性。

新三板第二个方案是一个预备市场,是一个过渡方案,但也是公开市场,一旦哪个企业上了新三板,必须严格公开信息披露。三年之后,如果有问题必然暴露无遗。

4、结论

中国很多道理是天理,十年磨一剑是天理,没有时间和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说的第一个方案并不难,创业板、中小板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逻辑上没有不同,把创业板还给新三板

三分法配套也不难,最上面一层50万门槛、竞价交易;中间一层过渡,门槛200万;最下面一层,该死就死,该回家回家。只有如此,这个市场才能活下来。

没有交易,不能搞钱,没有泡沫,新三板是没有活路的,这是我的结论。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