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22 20:07:03有问题的拟IPO排队企业怎么办?赶紧撤!证监会这一“全面从严”的审核理念再度得以明确。
20日,在证监会发行部组织的部分券商投行参加的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就提出,“及时撤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议保荐机构要“正确选择优质企业,正确引导企业看待发行上市,切实发挥看门人的作用。”
同时,保荐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力度再度加大。发行部指出,会对在会项目尤其是被否决的项目进行梳理,对于问题多的保荐机构进行提醒或者通报,纳入发行部诚信档案。
“以前堰塞湖在证监会,以后堰塞湖在券商。”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表示。记者获悉,不少券商已经提高项目的立项门槛,一些大券商更是将立项门槛提高至净利润5000万。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IPO路径已十分清晰,即严格化与常态化。作为券商保荐机构来说,需要坚决落实已发审委“全面从严”审核理念,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
问题拟IPO企业赶紧撤
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截至12月14日,中止审查企业共有65家。其中,上交所中止审查的拟IPO企业31家,中止原因皆为情形四,“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中小板8家中止审查,因情形四的原因有5家。创业板中止审查的有26家,因情形四原因中止的有19家。
而在未来这种中止审查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少,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而这背后则是证监会对部分拟IPO企业的集中清理。
20日,在证监会发行部组织的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对保荐机构提出的建议就是“及时撤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
而在此前的12月8日,证监会发行部也召开了部分券商投行负责人会议,发行部人士指出,“此前申报的尚有200家未上初审会,若能尽快解决这近200家老大难企业,审核常态化即将可以实现。”
这积压的近200家企业大部分状态是“中止审查”以及通知报上会材料但是拖延不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证监会对逾期反馈进行严格监管,并重新定义了“中止审查”定义。
“现在的规定是只有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被立案或行政处罚才可申请中止。会里就是不让中止,中止也照常审核。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撤材料。”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之前很多企业可能业绩下滑或者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又不想撤材料,所以先中止审查,排队。但是现在即便中止,照常审核推进。如果不主动撤材料,面临的后果就是被否。与其被否不如赶紧撤。”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券商对于部分企业都提出了撤IPO材料的建议。
在20日发行部组织的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在会项目400多家,其中有200家因各种原因长期中止。今后除非更换保荐机构可以中止审核外,其他都不能中止。各保荐机构应对现有项目进行梳理。符合条件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请各保荐机构年底前把材料撤回。”
“监管层的意思很明确了,有问题的企业最好不要报,想提前排队冒险,还有现场检查。”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相关人士也透露,目前上交所组建了20人左右(编制为80人)的队伍、深交所组建了40-50人(编制为100人)的队伍,将完全有能力迅速展开现场检查。
“若能尽快解决上述近200家老大难企业,审核常态化即将可以实现(审核周期控制在6-7个月)。”发行部相关人士表示。一位投行人士总结为,“证监会总的精神就是提高申报质量和整个审核周转速度。”
保荐机构诚信“账本”
在全面从严审核趋势下,IPO过会率也在不断走低。2016年,IPO审核通过率是89.36%。2017年前9个月审核率保持在80%以上,只有6月份与9月份通过率为72.50%、79.59%,其余月份通过率均在80%之上。
但从10月份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开始,通过率显著下降。10月份与11月份的通过率分别为69.57%、51.43%。截至12月20日,12月份通过率为61.90%。
IPO低过会率的背后反映了中介机构的部分问题。在20日证监会发行部组织的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就指出了当前保荐机构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盲目抢进度卡位置;第二,基础工作不扎实,经不起检查;第三,申报材料质量不高。
与此同时,发行部相关人士对保荐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要正确选择推荐优质企业、切实发挥看门人的作用、正确引导企业看待发行上市,审核不通过规范后可再次申报。第四,理解发审委制度的改革完善。第五,及时撤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
实际上,在新的审核理念下,保荐机构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发行部将会对在会项目尤其是被否决的项目进行梳理,对于问题多的保荐机构进行提醒或者通报,纳入发行部诚信档案。
“今后将根据各保荐机构的否决项目数量和材料质量进行评价,并在系统内公布,对质量不高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人要采取谈话以及其他监管措施。”发行部人士指出。
在12月8日的发行部会议上,相关人士就表示,“有的已申请撤回项目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明显问题的,机构部还是会对保荐机构和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现在IPO申报特别谨慎,不能带着问题,项目更加细致。”20日,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从严审核下,一些券商全面提高了立项标准。“我们净利润3000万以下的已经不允许立项了。审核更加细致。”深圳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3000万是否是发审委的隐性门槛一直有争议,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采访过多位投行人士,均有不同看法。但不管如何,在一些券商内部,已经将3000万作为隐性门槛。
“尽管证监会有自己的审核标准,但是现在会里也要求各券商设置自己的立项标准,大家都在搞。”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大券商申报标准已经提高至5000万了。”
中德、国金投行遭遇滑铁卢
在新的审核理念下,券商投行的格局或再度发生改变。在新一届发审委之下,中德证券、国金证券、信达证券等5家券商的被否率达到了100%。
新一届发审委自10月份上任以来,IPO审核通过率骤降,紧张的不仅是那些拟IPO企业们,还有券商投行这些中介机构们。
截至12月20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拟IPO企业79家,其中47家通过,通过率59.49%;未通过28家,占比35.44%;此外三家暂缓表决,三只松鼠一家取消审核。
在券商中介机构中,中德证券、国金证券、信达证券等5家券商全军覆没,被否率100%。在新一届发审委任期以来,中德证券共上会4个项目,但全部被否;国金证券亦上会3个项目,也同样铩羽而归。信达证券、摩根士丹利、兴业证券各上会1个项目,也同样均被否。
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安信证券分别有3个上会项目,但均有2个项目被否,成功过会率33.3%;长江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中泰证券成功过会率均为50%。
堪称“赢家”的为招商证券,4个上会项目全部过会,过会率达到100%,华泰联合3个IPO项目亦全部过会。此外,中信建投、民生证券分别上会的2个上会项目也全部过会。东兴证券、东莞证券、银河证券等均有1个上会项目,且成功过会,因此过会率亦达到100%。
“未来资源会向大券商集中,对于小券商的投行来说,生存更加艰难。”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监管层也希望这样,因为大券商业务能力以及风控能力会更好。第二,小券商容易出问题,风控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再者,普遍来说,大券商通过率高一些,企业也会倾向选择。再加上此前的年终奖递延,小券商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弱了。”上述投行人士认为。
“现在保代不好做了,”一位投行人士感慨道,“周围向转型的人越来越多。”另一位投行人士亦向记者感叹,“未来一两年项目不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