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周末,玻璃市场再现企业涨价函。据了解,随着“金九银十”的落空,整个十月国内玻璃现货市场均价下调331元/吨,跌幅高达11.16%。面对企业突现的涨价函,业内人士感慨称,玻璃企业上演“最后的倔强”?
周末,玻璃市场再现企业涨价函。据了解,随着“金九银十”的落空,整个十月国内玻璃现货市场均价下调331元/吨,跌幅高达11.16%。面对企业突现的涨价函,业内人士感慨称,玻璃企业上演“最后的倔强”?
本周五晚,一则信息刷爆玻璃圈:旗滨、台玻、明弘三家玻璃企业再次发出涨价函。从已发布的涨价函可以看到,三家企业提到了此次提价主要是依据市场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源于成本端上涨,成本增加的因素进行了调价,而且提价或存在持续性。
观察到,此次涨价的玻璃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中地区。对此,记者也从产业知情人士那里了解到,由于前期华南和华中地区价格跌幅较大,此次企业的涨价行为更多的是在补涨保价。“近期华中,华南地区降价幅度较大,行内内卷严重,发布涨价函也是为了稳定市场情绪。”上述知情人士称。
玻璃行情的持续下跌主要受到需求端对后市信心持续下行、企业产销不断走弱、库存不断累积等因素影响。
据光大期货分析师张凌璐介绍,华中和华南地区 10月玻璃价格环比下跌幅度分别在13.79%和14.59%,跌幅属于国内较大的两个地区。除此之外,10月份华中湖北地区企业库存小幅下降3.7%,华南地区广东、福建地区库存变化幅度分别为15.3%、-16.7%。
近期以上地区企业上调价格是在市场整体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但区域间库存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进行的提价。一方面可能是企业试图稳定市场价格、稳定自身利润所作出的自救措施,另一方面可能是防止价格进一步下跌给行业及企业自身带来更进一步的伤害进行提前‘止损’。而华中、华南整体库存下降也可能是与企业补涨保价意图形成互相影响的闭环反馈。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