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023年11月,车险市场动作频出,各地行业自律措施相继推出。
八家龙头产险公司联合签署《车险合规经营自律公约》,并向其他中小公司发出《自律倡议书》,倡导中小公司积极参与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随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车险行业自律的通知》:要求地方保险行业协会和各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全面贯彻落实450号文件《关于加强车险行业自律的通知》费用管理”精神,加强行业自律,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实取得成效。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行业第一次自律,但由于当前行业严峻的经营现实:在龙头企业的推动下,整个市场都在寻求行业自律下的“抱团取暖”。 ——纪律严明,对“收费竞争”说不。
这预示着450号文件提到的“压实主体责任”。大型财险公司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维护良好的车险市场秩序,严禁违法行为。 ”和“提供配套支持。 保险行业协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组织和加强车险行业自律。”
车险市场全面推行。
然而,长期以来作为整个车险市场短期成本竞争能够迅速降温的“特殊待遇”的车险行业自律,这次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变化呢?
问题仍然是——这种行业自律能持续多久? 是“形成常态”还是“昙花一现”?
这次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来看看市场半个月的变化。
-今天-
第一个不同:高水平
这是总部层面发起的自律
与以往更多地在地方层面自律相比,此次车险自律是在总部层面启动的。
2023年11月22日,以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阳光财险为代表的八家领先财险公司保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共同签署《车险合规经营自律公约》,标志着车险行业自律的开始。
可见,本次车险行业自律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成立后首次保险公司总部层面的全行业自律。 这也是由领先的财产保险公司发起的行业自律。
《自律公约》要求:“各签约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严格自律,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
有两个关键点被反复提及:
一要严格落实“报告与行动相统一”。
无论是“手续费”、“会议费”、“咨询费”、“服务费”等业务和管理费用项目,还是“场地租金”、“水电费”、“管理人员薪资及绩效” ”等固定成本支出,以及上述成本出口,都是本行业成本管理自律的重点。
二是严禁给予或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除返还或赠送“现金”、“预付卡”、“有价证券”、“保险产品”、“购物优惠券”、“实物或积分兑换保费”、“积分兑换商品”外,业界早就强调除非明确禁止其他方法;
诸如“委托车险中介机构和个人收取费用”、“捆绑商业保险收取费用”、“利用车险增值服务收取费用”等通过服务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本自返利项下。 -纪律。 并专注于费用处理。
-今天-
第二个区别是:时间安排
难得比赛结束时自律,与三项规定不谋而合
从时间上看,车险行业自律启动的时机也非常微妙。
按照以往的惯例,车险市场很少会在最后一个月实施行业自律,无论是在开局良好之后,还是在新的车险政策出台时。
因此,此次车险行业自律尤为“有吸引力”。
一方面,恰逢岁末,对于保险公司控制费用、维持年底利润目标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
毕竟,全行业车险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快速回升,10月底已接近99%。 如今龙头企业保持同样的动作节奏,车险大概率仍将处于盈利周期。
更重要的是,这也为2024年车险的启动定下了基调。
当然,对于一些保费指标已经难以满足的公司来说,车险行业自律也可以成为一种说辞——他们想进行最后的冲刺,但市场不允许。
另一方面,正处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的“三个确定”阶段。 虽然公告发布后,组织架构和人员仍处于调整和交接阶段,但这也代表了一种监管理念——保持监管策略的稳定性。
尽管监管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发生了变化,但车险监管的方向没有改变。 进一步落实450号文精神仍然是当前监管行动的主基调。
当然,突然收紧也是有必要的,看市场表现如何,为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市场风险,制定下一步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则留下调整空间,这也是一种措施的规模。
-今天-
第三个区别是:精细化管控
自律监督控制办法
精细程度已达到毛细血管级别
此次车险行业自律与以往明显不同:
各地执行情况差异很大,自律管控措施更加细化。
例如,车险行业龙头企业率先发起自律后,各地市场纷纷效仿。 有的是地方分公司组织的,有的是地方协会组织的,有的是龙头企业省分公司组织的。 自律启动的形式不同。
在此期间,各种自律措施也相继出台。
部分地区延续此前按照公司车险保费规模分级分级收取车险费率的模式; 或者说除了分级收费之外,还需要对车险保费增速进行自律控制。
部分地区已开始对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结构实施自律监管。 例如,对于单流量强保业务发展较快的公司,将严格限制单流量强保业务的比例。
有的地区甚至对举报实行奖励,举报数量与自律管控的频率和规模挂钩。
……
如上所述,无论是过去常见的自律措施,还是一些创新的自律措施,上述措施的出台,意味着车险行业自律的成熟程度已经达到“毛细管水平”。
特别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切实落实车险行业自律的通知》中也提到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和做法。 措施包括:
推动各保险主体严格执行报监管部门批准的条款、费率、费率上限;
进一步加强车险收费管理,科学设定商业车险手续费比例上限,加强手续费核算和控制,及时记录费用,如实分配费用,强化费用管理。中间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不断减少对盲目拼费、比价等粗放竞争模式的依赖;
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自律措施,包括:
组织成立检查组,通过飞行检查、集中工作场所、抽样、电话回访、全程记录等方式,及时掌握和了解保险主体情况; 对市场反应强烈、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要重点开展专项检查,扩大样本规模;
对拒绝、阻碍、逃避检查、隐瞒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伪造数据、恶意引导客户、屡次违规等行为的保险公司,如实向监管部门提出监管检查建议和处罚建议;
积极与银保监会沟通,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电话抽查、回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种种迹象表明,车险行业的这种自律是一种协调行动,自律方式和监管方式都在不断演变。
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曾经常用的一些“小伎俩”、“小算计”可能不再管用。
-今天-
第四个区别是:传播速度快
座席自发沟通
明年还会有美好时光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此次车险行业自律也正处于社会“媒体融合”的爆发阶段,其特点是传播广泛、裂变迅速。
车险行业自律一经出台,官方消息尚未公布,各家媒体已迅速扩散。
尤其是这次,沟通方式主要是主体驱动的、自发的。 在各大微信群和视频账号中,“车险不可退款”、“车险行业自律”等内容随处可见。
气氛就在这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那么,当前车险行业的中间费用对于消费者的认知真的很重要吗?
笔者还就费用回扣问题对我身边的车险消费者进行了简单调查:
其实大家的感受并不明显。 毕竟车险全面改革后,各个公司对不同的车子报出不同的价格。 消费者并不关心是否有返利,只要价格“合理”、值得信赖就够了。
行业自律启动后,车险行业或将进入理性竞争期。 “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将成为未来车险市场竞争的主流模式。
因为,大多数保险公司再次尝到了车险行业自律的好处。
据《今日保险》报道,车险市场大部分公司跟单费用率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
某公司车险部经理坦言,如果行业能够遵守这个规则,明年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
这大概是大多数中小型公司车险经理的心声。 毕竟,中小企业能投入的费用,都是用“血”投入的。
后记
这依然是一场“循环”与“节奏”的游戏
一切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它可能对大多数企业有积极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市场主体。
对于那些喜欢把握车险业务种类选择和发展节奏的中小型公司来说,精细化管理模式将会失败。
例如,一家专门经营交强险的公司告诉《今日保险》:
“过度的管控,特别是对业务结构比例的控制,会极大地影响保险公司自身的业务选择。如果我们公司做承保损失保险业务,那么承保损失保险业务就不在我公司的经营范围之内。”控制能力差,必然会导致我们公司的薪酬成本大幅上升,反之,成本控制的效果就会失效。”
因此,就整个车险行业的自律把控而言,当按照龙头企业的范式样本推动某些举措时,那么车险的商业模式就只能是“大而全”,走“大而全”的路子。的规模效应。
如实推论:如果车险自律遵循上述“精细化管理”思路,那么自律行为必然会跟随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和节奏变化。
这个周期和节奏最终会决定车险行业自律的真正持续时间是多久?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