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21-06-22 12:46:54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函时表示,水滴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有着比较创新的模式,外界难免有所误解。但水滴筹是水滴公司旗下的一项业务,它不是公益,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保险经纪业务。
6月17日,在纽交所上市的水滴公司(NYSE:WDH)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这是水滴公司在美上市以来的第一份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8.83亿元,但净亏损为4.8亿元。
此前,水滴公司赴美上市频遭质疑。一方面,公司以水滴筹业务为流量入口,借筹款之名,实际上经营保险业务,并且保险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这样的盈利模式备受众议;另一方面,水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首日破发、收盘每股9.7美元后,5、6月份交易时间以来,收盘股价一直在每股7、8美元之间上下浮动。
对此,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函时表示,水滴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有着比较创新的模式,外界难免有所误解。但水滴筹是水滴公司旗下的一项业务,它不是公益,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保险经纪业务。
而水滴联合创始人、水滴保总经理杨光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水滴公司目前业务处于扩张阶段,短期内公司首要目标是实现保险用户快速增长,广泛获客后继续对客户进行运营,价值提升效果逐渐显现。当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LTV)可以覆盖获客成本(CAC)的前提下就会继续投入。
净亏损扩大至4.8亿
2018、2019、2020年,水滴公司的营收呈涨势,数值分别达到2.38亿元、15.11亿元、30.28亿元,其中2019年的营收相对于2018年的营收增长了534.87%;2020年的营收相对于2019年营收增长了100.40%。
尽管连续三年营收增长,但也难掩净利润亏损的事实。水滴公司2019年亏损3.22亿元;2020年同样亏损,数额达到6.64亿元。
与历史年份的盈利情况相类似,17日水滴公司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8.83亿元,同比增长35.1%;但净亏损达4.8亿元,同比扩大262.5%。
针对营收大幅增加,净利却一直亏损的现象,水滴创始人沈鹏曾表示,盈利不是水滴目前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水滴当前更加关注业务发展的速度和健康度。
通过财报可以看到,一季度水滴公司的首年保费为44.69亿元,同比增长42.7%,远超一季度保险行业整体增速。与此同时,单个用户首年保费达到1165元,同比增长32.1%;累计付费保险用户达到2190万,这几个关键指标都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保费及用户数量的增加,销售与市场费用与管理费用也在增加。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销售与市场费用达到8.37亿元,同比上涨67.4%;同时,管理费用增加至1.21亿元,研发费用也有所增长。
公司在费用层面数额全面抬升,这与公司在美上市后公司经营费用提高以适应规模及影响力扩大有关。但高企的费用成本使得水滴公司的亏损扩大至4.8亿元,在一季度保费业绩增长超40%的情况下,不得不说这仍没有覆盖费用成本的大幅攀升带来的压力,费用成本仍然是水滴公司需要认真对待的顽固问题。
尽管水滴公司对于长期的增收不增利有自身的说法,但客观来看,在进行股市融资后,公司仍需要考虑收益与成本的均衡问题。开源做到以后,如何持续地、更加有优势性地开源?股票不温不火且一直在低位上下浮动的状况,是否能够努力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成本的控制上,如何节流并拉大公司的利润空间?这些都是水滴公司正在面临的问题。
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艾堂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想要讲好故事,一定要有简单清晰有想象空间的盈利模式来吸引投资者。“水滴公司从一开始上市就不被市场认可,上市当天破发,此后一蹶不振,是因为大家看不到它未来的盈利点及清晰的发展方向在哪。虽然水滴公司是以商业公司上市的,没有太大的退市压力,但既然是商业公司,如果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市场就不会给很高的估值。”
第三方流量入口引流增长
水滴公司的业务主要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水滴筹、水滴保及水滴互助。现水滴互助已停运,公司的收入来源来自于水滴保,即保险经纪业务。另外,公司还深入开拓了健康服务业务,提供包括在线问诊、电话医生、体检、保健品、基础药品等服务,可以看出公司有了拓展业务模式的新动作。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认知中,水滴公司以水滴筹业务为流量入口,实际上经营保险经纪业务,并且保险经纪业务是公司的盈利项,这样的盈利模式备受质疑,也有人提出这样做应当受到监管。尽管公司声明水滴筹只是社会责任,但来自公众的质疑仍然不绝于耳。
《华夏时报》记者向水滴公司发送采访函,深入了解公司在“表面筹款、实则保险”上的看法和理解。水滴公司回复称:“公司创始人沈鹏此前表示,水滴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有着比较创新的模式。任何新的模式刚出现,都很难避免产生误解”。
“首先,水滴筹是水滴公司旗下的一项业务,互联网大病筹款工具,也是一个个人求助平台。为了帮助更多经济困难的家庭,让他们减轻负担,公司选择了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承担了平台运营的各种成本,但它不是公益,而是我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同时,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保险经纪业务,这是公司的经营主业,我们在围绕下沉市场的广大用户和当前主流互联网消费者,联合保险公司提供高性价比商业健康险,我们从中赚取合理的佣金和赋能保险公司,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此前的讲话表明公司拥有创新的模式,但水滴公司并没有具体地阐明对“以筹款为流量入口、实际经营保险业务”的业务模式的深入理解。
“以前很多人都觉得水滴公司类似一个公益组织,如今这个公司上市了,就需要面临盈利的压力,但这和公益的性质又是相悖的。除了社会层面的监管压力,现在从事的保险经纪业务的水滴公司也需要面对来自金融领域范畴的监管。”艾堂明向本报记者举例,“现在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困境和它是很相似的,本身带有公益性质,但最终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必然会受到监管的压力。”
水滴公司现在的获客方式仍然包含水滴筹的引流渠道,但水滴公司从其余流量入口获得的流量已经处于增长状态,可以看出公司也在追求保险经纪业务流量入口的多元化。杨光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第一季度,我们来自于第三方流量渠道和老用户复购带来的转化效率都在持续改善。不包括互助业务,首年保费构成中,内部流量、第三方流量渠道、自然流量和老用户复购同比分别增长65.2%、51.6%和48.4%。”除了上述三方面的流量获取渠道外,水滴公司还探索了新的流量获取方式,包括直播、MCN和内容营销。
由此看来,水滴公司并没有放弃水滴筹作为流量入口的内部渠道优势,公司通过优化在水滴筹渠道上的广告曝光方式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转化率。
创新是商业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为何社会对这样的一种流量获取方式和盈利模式存在如此大的争议,水滴的执着与舆论的压力在博弈之中产生了现代社会对于商业、对于规则的哪些考量?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