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2017年寿险“规模保费”下滑6% 短线理财退潮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3-08 11:42:34 

近日保监会发布了2017年全年保费数据。寿险行业“规模保费”同比下降6%,与前两年连续40%以上的高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该指标2013年公布以来的首次下滑,反映出保险业“规模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后“规模保费”这一指标将会逐渐淡化,险企将更重视能够带来高价值的风险保障业务。

规模保费下滑6%

寿险公司的“规模保费”,是在原保费上增加投资账户交费、独立账户交费后所得出来的,可以理解为寿险产品、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所有产品保费之和,属于寿险公司承保业务的全部现金流入。

2017年,所有寿险公司合计“规模保费”3.24万亿元,同比下滑约6%。这是该指标公布以来的首次下滑。

2013年,由于开展万能险的险企数量增多,规模越来越大,既有的“原保费”指标已不能反映这部分业务收入,因此保监会于2013年开始发布“规模保费”相关指标。当年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合计为1.40万亿元。

此后,寿险“规模保费”连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同比增长20%,为1.69万亿元;2015年增长43%,达到2.42万亿元;2016年继续增长43%,突破3万亿元,达到3.5万亿元。不过,这一增长趋势在2017年逆转。

短期理财险大幅减少

“规模保费”的下滑,与监管政策的导向有关。2016年以来,保监会出台系列政策,考核原保费占比,限制中短期产品业务规模,严格规定产品设计等,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型业务。这些政策集中于2017年显效,以短期理财为主的万能险和投连险规模大幅下滑。

多位寿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说,其实行业里大小公司最终都想做高价值的业务,但由于这类业务颇有销售难度,加之不同公司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保费规模对一些公司是第一要务,因此短期规模型业务会有快速发展,但对公司而言,是没有价值的。

保费的概念正逐渐从寿险公司经营首要目标中淡化,重点是业务价值。

保监会数据显示,寿险业的业务结构正在优化。2017年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67万亿元,在“规模保费”中占80%以上,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同时,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47.2%,较2016年上升11.1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9.95%,下降16.9个百分点;分红险占比31.05%,上升7.3个百分点。

从新单交费期限结构看,被认为高价值的期交业务占比提升。新单原保费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新单期交业务5772.17亿元,同比增长35.71%,占新单业务的37.59%,提升6.94个百分点。

资产驱动型险企瘦身

从85家寿险市场主体看,2017年“规模保费”下降的达到35家,具有“资产驱动负债”特征的险企下降明显。

其中,和谐健康、前海人寿都已从“千亿保费险企”中退出。2017年,和谐健康“规模保费”为406.7亿元,同比下滑超七成,排名从第6位降至第16位;前海人寿“规模保费”326.9亿元,下滑67%,排名从第11位降至第20位。2016年,和谐健康、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分别为1544亿元、1003亿元,跻身当年12家“规模保费”上千亿的险企群体中。

安邦人寿、华夏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去年的“规模保费”仍在千亿元以上,不过同比均出现下滑。安邦人寿“规模保费”2430亿元,同比减少26%,排名保持第三位不变;华夏保险1753亿元,同比下降4.3%,市场排名从第四降至第五;富德生命人寿1174亿元,同比下滑31%,市场排名从第五降至第八。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