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石雨 来源:蓝鲸新闻
2018-01-30 21:57:54近日,北交所披露葛洲坝(600068)拟转让旗下子公司伟业保险经纪公司55%股权的交易消息,若转让交易成功,葛洲坝将从伟业保险经纪股东的席位中“消失”,并或失去一张保险经纪牌照。但这并非意味葛洲坝与保险业“失联”。此前,葛洲坝曾与多家保险公司有业务合作,今年1月11日,葛洲坝刚刚与中国平安(601318)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保险业务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至今,陆续有企业出让保险公司股权,这一方面或与保险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有关,另一方面或源于保监会加强对保险公司股东股权约束要求。同时,有企业拟设立保险公司,却被保监会驳回申请,主要原因多为股东经营状况不佳或股东不具备相关资质。
伟业保险经纪或成葛洲坝“弃子”,2017年前10月亏损79万元
1月23日,北交所披露信息显示,葛洲坝拟出让其旗下子公司葛洲坝伟业保险经纪55%的股权,退出伟业保险经纪股东的席位。
资料显示,伟业保险经济是在2007年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在全国区域内为投保人拟定投保方案、办理手续;协助进行索赔;再保险经济业务;为委托人提供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服务。
从其股东构成来看,截至目前,葛洲坝持有伟业保险经纪55%股份,自然人陈丽蓉、程麒菲分别持有其36%、9%的股份,若此次股份转让成功,葛洲坝手中所持伟业保险经纪的股份将全部出清。
数据显示,2016年伟业保险经纪营业收入为300.25万元,其中净利润为37.57万元。而转入2017年,伟业保险经纪出现亏损状态,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其营业收入为126.25万元,不足2016年5成,净利润为-79.04万元,同时总资产从2016年1429.34万元跌至1348.5万元。
随后,蓝鲸财经查阅葛洲坝财务报告发现,其目前经营状况整体向好。葛洲坝3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3季度末,葛洲坝总资产为1751.79亿元,2016年末增加了15.84%。2017年1-9月葛洲坝产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9亿元,同比增长15.45%。在1月25日葛洲坝披露的2017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其2017年度或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亿元至11.9亿元,同比增长25%到35%。
出让股权或失牌照,葛洲坝与保险业“纠葛”难解
葛洲坝拟出清伟业保险经纪的计划,或与伟业保险经济出现亏损有关,一旦葛洲坝从伟业保险经纪的股东之列中退出,或许意味着葛洲坝将失去一张保险经纪牌照。
据蓝鲸财经统计,2017年,包括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在内,共有36家保险中介公司获得保监会经营相关业务的批复,拿到保险中介牌照。从批保险中介机构的股东构成来看,有腾讯、蚂蚁金服、拉卡拉网络技术等互联网公司,有大地财险、中国太平等保险公司,也有北汽集团、浙江天茂园林工程等实业企业。由此看来,已有多方“势力”瞄准保险中介牌照,逐鹿保险中介市场。
进入2018年,保险中介牌照依旧大热,至今不足1月的时间内,已有5家保险经纪公司获得保监会批复经营相关业务。在保险中介牌照“升温”的背景下,葛洲坝“放弃”一张保险中介牌照的做法似乎有些“逆势而行”。
但出让伟业保险经纪股权并不意味着葛洲坝与保险业再无联系。除在2007年设立葛洲坝伟业保险经纪公司外,葛洲坝还在多个层面与保险业有所合作。
不久前,2018年1月11日,葛洲坝发布公告,称与中国平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与其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公告显示,双方将在保险服务、股权投融资、债权投融资、投资银行、信托融资、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结算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
而在此前,葛洲坝与其他险企在业务层面也有所“瓜葛”。
早在2015年,人保财险与葛洲坝开始开展相关业务,承保了葛洲坝在尼泊尔的查莫里亚水电站项目,保额近5亿元,并陆续推进合作。随后,在2017年,人保财险河承保葛洲坝的水电站EPC保险项目,保险金额为5.8亿元,保费240万元。
中信保同样与葛洲坝合作多年,在2017年8月,葛洲坝与长期合作方中信保举办业务对接会,表示将进行合作模式创新,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上推动合作。
此外,或也有险资在注入葛洲坝。蓝鲸财经查阅葛洲坝的流通股东名单发现,其第八大流通股东为安邦资产-民生银行(600016)-安邦资产-稳健精选1号(第一期)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同花顺(300033)资料显示,该产品在2017年3季度新进成为葛洲坝的第八大股东,持有其1536.15万股,持股比例为0.33%。而安邦资产为“安邦系”保险公司安邦财险、安邦养老、和谐健康的指定保险资产管理人,且在2017年陆续申购安邦资产的稳健精选1号(第一期)集合资产管理产品。
“出易进难”:保险业门槛提高、监管趋严
蓝鲸财经发现,不止葛洲坝一家,近期有多家企业被迫或主动退出保险市场,在保监会监管措施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保险市场似乎已成为一块“烫手山芋”。
一方面,有企业“主动”出让手中保险公司股权。举例来说,2017年初,恒邦财险变更股东的请示得到保监会批复,施必得、翔麟矿业将手中的恒邦财险9900万股股份全部转让给中植集团,转让后,中植集团持有恒邦财险3.6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6.8%;2017年9月,泰山财险股东济钢集团、莱芜钢铁拟转让泰山财险股权的请示得到保监会批复,其手中共计持有的泰山财险3亿股股份全部转让给融鑫投资,而济钢集团与莱芜钢铁手中泰山财险的股份已全部出清。
据蓝鲸财经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有10家险企股东变动申请得到保监会批复,包括华泰财险、大地财险等保险公司,其部分股东陆续退出。
另一方面,在多家企业出让保险公司股权的同时,也有企业因保险业门槛太高,“徘徊多时”,最终无功而返。
2017年12月,海航投资(000616)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向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而此次定增计划的终止,使海航收购华安财险19.64%股权的计划“无疾而终”。
同时有多家公司拟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获取保险牌照,却被保监会拒之门外。如2017年1月,保监会驳回中阿人寿、福康人寿、福泰财险、正佳人寿4家保险公司的筹建计划。不予批复的原因中均提及股东经营状况不佳或股东资质存疑等问题。
2017年,保监会共计发布了26份监管文件,其中不乏对于股东资质、股东股权、资金等方面的监管内容。举例来说,2017年7月,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股东分类及相应的准入“门槛”,同时对股东股权占比提出明确要求。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公司股东将被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