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12 20:32:03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导读
贺青表示,在前期转型成效的基础上,太平洋保险新一届董事会已经规划启动“转型2.0”。“过去,保险公司的传统打法是依靠资源驱动保费,如车险主要靠拼费用,但是这种增长方式价值式微,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激发未来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价值的持续增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2月8日,中国太保新任总裁贺青在媒体见面会上“脱稿发言”、“风趣反问”,给外界留下了开放、自信的深刻印象。
贺青透露,太平洋保险新一届董事会已经规划启动“转型2.0”,围绕“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五大关键领域,目标是要“成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引领者”。坦率地说,没有确定说法“转型2.0”何时收官,这是一项有开始没有结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会陆续加载更多内容。
上市十年来,太平洋保险平均派息率约合45%。今年前三季度,太平洋保险营业收入2589.57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109.26亿元,同比上涨23.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9.26亿元,同比增长23.8%。
“协同发展”如何落子
在监管从严、“保险业姓保”的背景下,顺势转型或可实现事半功倍;而在速度优先、规模至上的氛围中,逆势转型则意味着“惊险的一跃”。
“高筑墙、广积粮。”2011年,太平洋保险启动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确立了“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三大转型目标。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已经内化成公司的生命基因”,贺青表示,在前期转型成效的基础上,太平洋保险新一届董事会已经规划启动“转型2.0”。“过去,保险公司的传统打法是依靠资源驱动保费,如车险主要靠拼费用,但是这种增长方式价值式微,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激发未来的创新和发展的空间,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价值的持续增长。”
落实到具体领域上,贺青表示,将会围绕“人才”、“数字”、“协同”、“管控”、“布局”这五大关键词。首推“人才”,即建立以“聚才、用才、育才”为核心,构建战略性人才储备体系和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二为“数字”,即推动实施“数字太保”,突破数字体验、数字决策、数字工具、数字人才和领导力四大发展短板;三讲“协同”,即深化子公司在客户、渠道、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建设,形成融合发展;四说“管控”,即强化集团战略管控能力,明晰各级机构职能定位和管理流程,缩短决策链条,提升效率;五论“布局”,即积极布局健康养老等新领域,完善保险主业链条,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市场地位。
其中,“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贺青表示,“中国保险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太平洋保险旗下有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农险和资管等专业子公司。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专业子公司可以进行专业化经营,但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前端同一客户,具有不同的保障和服务需求,如何打破子公司之间的边界,为客户提供综合和一揽子计划;二是每家子公司是否都应建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前中后台样样不落的综合体,尤其是在中后台运营保障部分。”
“太平洋保险的协同发展主要是两条线,一是从需求端,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二是提升运营效率。比如,寿险有接近百万的人力队伍,过去可能更多的是销售寿险产品,如果未来可以建立协同共享机制,则意味着车险、健康险产品也将借助这一队伍和渠道进行销售和服务。再如,在核心能力上,其他子公司可以与健康险公司一道发展健康服务、健康管理。此外,还有IT系统,如果这一系统不打通、数据不连通,就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集团,只是若干个子公司的集合。”
总之,太平洋保险要打造跨前中后台的协同团队,明确各子公司职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深化各子公司在客户、渠道、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形成融合发展;要在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共同开展数字化供应链的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太保”五大战场
在金融科技一日千里的当下,“数字太保”备受关注。中国太保首席数字官杨晓灵表示,“企业运营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一是客户体验,二是运营效能。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正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杨晓灵认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即要将问题拆解到二进制,然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
其中,“有三个最大限度,分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物化劳动替代活劳动力;最大限度数字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场景和计算机算法高度融合的数字化生态场景和算法,形成融合的生态,支持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换言之,数字化是以科技手段重新定义企业运营的操作系统。”
事实上,太平洋保险的数字化进程早已开始,但在“转型2.0”中上升为集团战略高度,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贺青表示,推动实施“数字太保”,包括突破“数字体验”、“数字决策”、“数字工具”、“数字人才”和“领导力”四大发展短板。
具体而言,杨晓灵解释称,“一是实现客户端及客户关键旅程的数字化。客户旅程是从客户视角看,审视客户所经历的产品和服务等每一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实际上也构成了客户与企业交互、连接的触点。其中,一些容易在体验上产生痛点的地方,即称为关键旅程。”
以车险为例,今年1-10月,全国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约合8000多亿元,车险占到7成左右,约合6000多亿元。在车险临近续保近三个月时,客户对车险推销电话的骚扰苦不堪言,而保险公司则被居高不下的中介渠道成本压得喘不过气。为此,太平洋产险通过微信公众号在深圳试点推出自助续保服务,发现打开率达到96.8%,续保率则也达到82.7%,解决了客户关键历程上的痛点。
“二是供应链数字化,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可以支持前中后台的融合,形成端到端的交互,实现敏捷的响应,最大程度地集成、协同以及资源共享。三是计算能力建设,打造数字化的客户端和供应链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四是敏捷的开发机制与生态,如果开发机制与生态交付周期较长,便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灵活多变的数字化需求。”
五是数字化安全。杨晓灵强调,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数字化风险具有高度的技术不对称性、隐蔽性、瞬间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因此,相信数字化安全是未来数字驱动型企业的刚性需求。”
杨晓灵表示,“目前,太平洋保险围绕上述五大方面,组织研发了近70个企业级的数字化产品,组成了数字化的产品集群。”
寿险转型居安思危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在太平洋保险的转型过程中,太平洋寿险的成功转型在行业里具有标杆意义,但是回顾这一过程,其实并不平静。
2010年,银保市场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严厉的银保新政开启,先是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不得驻点销售,且每个银行网点不能与超过3家保险公司合作;后是银监会又与保监会联合下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要求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另一边则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银保保费规模,看似庞大,但是手续费率攀升、潜在业务风险逐渐显露。
面对上述情形,太平洋寿险“聚焦营销、聚焦期交”,选择放弃占比过半的银保渠道短期趸交业务,发展银保保障型期缴业务;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渠道,推动新业务价值率更高的期缴业务发展。
事实上,太平洋寿险彼时承受了一定的保费增长和同业对标压力,如保费规模、增长速度、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等指标相继承压。2015年,太平洋寿险保费收入终于重回两位数增长,2016年达到同比26.5%的增长,增速创下历史新高;并且新业务价值率从2011年的13.6%上升到2016年的32.9%。
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其推动个人业务经营模式升级,构建形成大个险经营格局。太平洋寿险个人业务坚持人力健康发展和产能有效提升的“双轮驱动”,月均人力从2011年的29.2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65.3万人,人均新保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3199元增长至2016年的5084元。
不过,太平洋寿险董事长徐敬惠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寿险业务转型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转型成果还不那么巩固,需要居安思危,已在进行“二次转型”,即以“大个险”为核心,以健康养老和资产管理为支撑的新格局。(编辑:闫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