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杨倩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7-11-14 19:41:58人身保险业的外资股东们翘首以盼多年的持股比例天花板终于将被打破。
“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今日(11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相关情况吹风会上表示。
“这是我们等了很久的事情,绝对是重大利好。“一家外资险企外方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
50%天花板将被打破
昨日,外交部表示,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今日,对于市场准入的重要一环——投资比例限制放开就有了具体的时间表。
朱光耀在吹风会上表示,为落实十九大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部署,包括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外资投资比例限制都将有所放开。
“无论是证券、基金业还是银行业,还是保险业,这里面特别是人身保险,开放是决定性的,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时间也都说得非常清楚。“朱光耀表示。
具体来说,在人身保险领域,三年后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将被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根据《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外国保险公司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合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其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0%,而财产险公司并没有50%的天花板。
目前,除友邦保险是中国加入WTO之前就进驻的较为特殊的独资方式(友邦保险中国区并没有法人实体),其他寿险公司均为中外合资。而外资产险中,则多为独资形式,由外方股东来控制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政策。
“相对于财产险公司来说,寿险公司的资金期限更长,保费规模更大,险种也更加贴近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出于当时对中资企业的保护,所以我们也理解当时的政策。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仍不长,需要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因此未来股权比例上限的开放也将进一步加码中国保险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上述外资险企高管表示。
“天花板“打开后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多年来,面对保险渗透率低、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从一开始外资的进入被认为是“狼来了”到入世十多年后的常态发展,外资险企在华“水土不服”成为了多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当中,股权的“五五开“被市场认为是其中一大原因。根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今年8月,84家人身险公司中有28家外资公司(全部外资股东出资或者持股比例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的被定义为外资保险公司),这占比1/3的外资人身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仅为6.7%。而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中,有至少一半中外资股权比例处于“五五开”的状态。
“就外资寿险公司而言,根据寿险公司外资股份不得超过50%的规定,很多都是中外股权‘五五开’的,外方股东和中方股东经营理念不同,但谁都不能有决定权,致使最终不欢而散的情况也不少。另外,一些外资险企更注重盈利,而有些中资险企则更注重规模,也是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占比很低的原因。”一名外资险企首席市场官对第一财经表示。
从近几年外资寿险公司的股权变化来看,股权频繁更换和“中资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从成立开始就没有更换过股东的外资寿险公司寥寥无几,当中有一部分还是新成立不久的公司。
那50%的“天花板“打开后,市场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常务副主任陈冬梅对第一财经说,股权比例限制的放开对那些有志于长期在中国发展的外资股东而言无疑是个利好,目前股权变动更多的是中资收购外资手里的股份,未来可能会出现外资股东去收购一些想要退出保险行业的中资股东手里的“壳资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目前国内的中资保险机构已然发展壮大,外资股东想要在国内保险市场中“风生水起”,或许比过去的难度更大。
陈冬梅进一步表示,不过扩大开放肯定对我国整个保险市场是有利的,“这个市场虽然大,但并不发达,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国外优秀保险主体来激活中国保险市场”。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也是对外开放最早的金融市场,目前除了人身险公司的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和一些政策性险种尚未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外,其他方面外资保险公司基本都享受了“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