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险企密集发债、增资。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家险企获批增资,增资额超过77亿元。同时,年内已有8家险企获批增资,增资额超过77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公司通过“发债+增资”方式合计补充资本1422.6亿元,同比增长213%。
这也意味着,新华保险超越中国人保的120亿元的发行额度,创下2023年最高记录。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共有7家保险公司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合计不高于436.不仅如此,仅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华保险两家资本补充债规模站上100亿元,其余五家发行规模均低于50亿元。为年内最大获批额度年末,新华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0.
除了发债,多家险企还通过增资等方式积极补血。险企积极利用发债增资进行补血,一方面是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留足空间,更重要的是保险行业提高偿付能力的迫切需求。此前就有险企因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宣布暂停互联网人身险等业务的先例。对于险企来说,增资和发债便是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由于内生性与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均面临压力,中小险企补血困局还需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重视。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险企补充资本动作频频,部分是发行资本补充债券,部分是增加注册资本,总规模远超去年同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完成发行的10只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总规模为459亿元,涉及太保产险、中再财险、农银人寿、利安人寿等。另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紫金财险、信美相互人寿等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申请已获批复。除发债之外,多家险企还通过增资等方式积极补血。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11月9日,险企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的规模与实际发行资本补充债的规模均出现快速增长。从实际发行规模看,Wind数据显示,年内15家险企合计发行了719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而2022年险企实际发行资本补充债规模为224.5亿元,由此可见,今年以来实际发行规模大增。
保险主要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大方式补充资本,受制于寿险行业转型压力近几年行业增长承压,不利于权益资产定价和获取回报,保险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本的难度较大;相比之下债权融资具有约束少、发行周期短、发行成本低等优势,监管政策放开背景下预计债权融资需求大幅提升。